-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贫血医学教学课件
目录贫血概述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贫血的实验室检查与诊断技术贫血的预防与保健
01贫血概述Chapter
贫血是指单位容积血液中红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及红细胞比容低于正常值的病理状态。定义根据病因和发病机制可分为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及失血性贫血三大类。分类定义与分类
红细胞破坏过多如红细胞内在缺陷(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红细胞外在因素(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机械性溶血性贫血等)。红细胞生成减少如造血原料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失血如急性失血性贫血、慢性失血性贫血等。发病原因及机制
贫血的症状和体征因病因、病程、程度及个体差异而异,常见症状包括乏力、头晕、心悸、气短、面色苍白等。严重贫血时可出现心绞痛、心力衰竭、晕厥甚至休克等表现。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等)、网织红细胞计数、骨髓检查及针对病因的特异性检查等。临床表现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
02缺铁性贫血Chapter
病因及发病机制饮食中铁含量低或吸收不良。如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及生长发育期儿童。如慢性失血、胃肠道疾病等。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必需元素,缺铁导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进而引起贫血。铁摄入不足铁需求增加铁丢失过多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与诊断临床表现面色苍白、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口角炎、舌炎、舌乳头萎缩等组织缺铁表现;异食癖、精神行为异常等特殊表现。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清铁蛋白、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升高;骨髓象检查示骨髓可染铁减少或消失。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缺铁性贫血。
病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治疗慢性失血、胃肠道疾病等。治疗原则去除病因,补充铁剂,纠正贫血。补充铁剂首选口服铁剂,如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若口服铁剂不耐受或吸收不良,可改用注射铁剂。对症处理针对贫血症状进行相应处理,如输血、吸氧等。饮食调整增加富含铁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蛋黄等;同时补充维生素C以促进铁的吸收。治疗原则及措施
03巨幼细胞性贫血Chapter
123叶酸和维生素B12是红细胞生成所必需的营养物质,缺乏时会导致红细胞生成障碍,引发巨幼细胞性贫血。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胃肠道疾病、手术或药物使用可能导致叶酸或维生素B12吸收不良,进而引发贫血。吸收不良孕妇、哺乳期妇女和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对叶酸和维生素B12的需求增加,若摄入不足,易导致贫血。需求增加病因及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01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心悸、气短等贫血症状,以及舌炎、口角炎、腹泻等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的特异性表现。实验室检查02血常规检查显示红细胞体积增大,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均升高。血清叶酸和维生素B12水平降低。骨髓象检查可见巨幼变细胞。诊断依据03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象检查,可作出巨幼细胞性贫血的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进行治疗,补充叶酸或维生素B12,改善贫血症状。口服叶酸片,每日剂量根据病情而定,一般每日5-10mg。同时改善饮食,增加富含叶酸的食物摄入,如绿叶蔬菜、水果等。肌注维生素B12针剂,每日或隔日一次,剂量根据病情而定。同时改善饮食,增加富含维生素B12的食物摄入,如动物肝脏、肾脏、肉类等。可给予输血治疗以迅速纠正贫血症状。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因,预防贫血复发。叶酸缺乏者维生素B12缺乏者对于严重贫血患者治疗原则及措施
04再生障碍性贫血Chapter
包括物理因素(如电离辐射)、化学因素(如药物、化学物质)、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等。主要涉及造血干细胞损伤、造血微环境异常以及免疫异常等。这些因素导致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进而引发再生障碍性贫血。病因及发病机制发病机制病因
临床表现患者可能出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高热、败血症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诊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检查、骨髓象检查等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作出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临床表现与诊断
治疗原则以支持治疗、免疫抑制治疗、促进造血治疗等为主要手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治疗措施包括输血、止血、抗感染等支持治疗;使用免疫抑制剂如环孢素A、抗胸腺细胞球蛋白等药物进行免疫抑制治疗;以及使用雄激素、造血生长因子等药物促进造血治疗。对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可考虑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等手术治疗。治疗原则及措施
05溶血性贫血Chapter
如红细胞膜异常、红细胞酶缺陷、珠蛋白异常等。红细胞内在缺陷红细胞外在因素发病机制如免疫性破坏、机械性损伤、生物因素、理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