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场景下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探讨.pdfVIP

高铁场景下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铁场景下宽带无线信道模型的探讨

随着高铁的迅速发展,高铁宽带无线通信问题也成为学术

界研究的热点。高铁场景下信道特性的测量与建模是高铁无线

通信系统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本文介绍了高铁无线通信发展

现状、高铁环境下信道模型的发展现状及高铁无线信道测量和

建模所面临的挑战。

高铁无线信道信道模型

一、引言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预计,未来高铁需要为乘客提

供流畅的视频通话、移动电视、移动互联网等高带宽的多媒体

业务,而且由于高速铁路的乘客具有乘坐时间长,列车车厢需

能满足乘客的宽带无线接入需求。现有的高速铁路环境下的通

信系统远远不能为高速铁路上旅客提供宽带服务。随着越来越

多的乘客频繁使用数据服务和互联网,在高铁上实现稳定、实

时的高速率无线数据传输显得尤为迫切。

信道是通信系统设计的基础,准确认知无线信道是设计通

信系统的前提条件。它为通信系统原型机设计和系统、链路级

仿真提供真实参考,因此高铁无线信道随之成为研究的首要问

第1页共5页

题。[1]高铁场景下信道特性的测量与建模是高铁无线通信系

统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2]

二、高铁无线通信系统现状

2.1高铁无线通信研究现状

随着高铁在我国和世界各地逐渐投入使用,为了实现基于

2G、3G甚至4G移动通信网络的高铁语音和数据实时、稳定传

输,各种以先进的通信技术为基础的高铁无线通信解决方案陆

续出现。这些方案中有中国移动提出的高铁专网方案,其中包

括了采用射频拉远的覆盖增强方案以及特殊的无线接入方式,

还有在欧洲高铁中使用的分布式天线系统。除此之外,先进

的通信技术如智能天线,超宽带,(Multiple-

InputMultiple-Output)MIMO多天线,极化分集,多普勒分

集,以及协同多点接入CoMP(CooperativeMulti-Point)技

术等,也正针对高铁的无线环境进行优化设计、性能测试和

验证。

2.2高铁信道研究现状

高铁信道的特征研究在现阶段仍主要是以满足系统覆盖为

目的的点到点信道的大尺度参数测量和建模上。这些模型包括

了路损模型,阴影衰落分布模型以及隧道横截面相关模型。

铁路信道的研究确有很多年的历史。但是,传统的铁路信

道研究集中在铁路的特殊环境如隧道中,信道的大尺度参数,

第2页共5页

即路损、时延、和阴影衰落等“复合”特征的测量和建模

上。这些研究成果多侧重于低于2GHz的无线通信商用频段,

曾对窄带无线通信系统的设计、构建和性能预测、优化起到了

重要的作用。随着宽带无线通信系统逐渐从移动蜂窝通信扩展

到车辆及矿井等领域,无线信道在这些特殊环境中的宽带特征

逐渐地有所开展,如公路隧道中的信道研究,地下矿井,以及

车辆高速运动下的信道建模等。但是这些成果在铁路信道的应

用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测试环境和分析假设过于局限于公路

隧道、矿井隧道和宽阔的多车道高速路面环境,其结果不能够

有效地扩展到铁路的隧道场景中,二是这些研究旨在分析某个

具体场景的信道的扩散方式,由于没有将传播和环境相关联,

其模型构建结果很难被推广成统计的信道模型,具有适用度低

的局限。真正着重研究铁路隧道内信道的宽带特征,如空间和

时间上的选择特性的文献很少。利用窄带测量系统,通过实地

测量,总结出了隧道信道内的信道相关性,随着发射和接收之

间的距离而变化的经验模型。但是由于测试设备的局限性,无

法得出基于传播的参数化信道模型。

另外,采用宽带MIMO信道测试设备对于铁路(包括高

铁)信道的场景进行测试,并分析其小尺度参数分布的研究,

至今仍是空白。这和蜂窝无线网络中的信道模型的系统性和成

熟程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难预料,随着基于扩频技术的

第3页共5页

第三代以及基于正交频分技术(OFDM)的第四代宽带无线通信

在高铁中的普及,现阶段相对匮乏的高铁信道研究成果,将严

重阻碍高铁无线通信的发展。考虑到我国高铁事业迅速成长的

现状,以及高铁信道模型构建中存在的理论空白和采集实测数

据的难度,我们有必要尽早地应对高铁无线通信在多种特殊场

景(如隧道、峡谷

文档评论(0)

153****92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中小学教案的个性定制:修改,审批等。本人已有6年教写相关工作经验,具有基本的教案定制,修改,审批等能力。可承接教案,读后感,检讨书,工作计划书等多方面的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