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海南省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二)科试题(解析版).docx

【历史】海南省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二)科试题(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南省2024年初中毕业升学模拟考试(二)

历史科试题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特别提醒:

1.答案一律用黑色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上无效。

2.答题前请认真阅读试题有关说明。

3.请合理分配答题时间。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1.河北尚义四台遗址距今10400年至6400年,经考古发现压印纹陶器、细石器等800余件;在磨棒和磨盘上发现粟黍类淀粉粒;还发现成组房址,包括40余座半地穴房址。据此可知,这一时期北方地区()

A.气候炎热潮湿 B.造房技艺高超

C.定居村落出现 D.农耕技术发达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压印纹陶器、细石器等800余件”“磨棒和磨盘上发现粟泰类淀粉粒”“发现成组房址,包括40余座半地穴房址”可知,这些考古发现说明这一时期北方地区有了农作物的种植,有陶器、有房屋遗址,也说明出现了定居村落,C项正确;这些考古发现与气候炎热潮湿无关,排除A项;题干材料只是说明河北尚义四台遗址出现了成组房址,包括40余座半地穴房址,没有强调造房技艺高超,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是说明有了粟泰类淀粉粒,说明有了原始农作物的种植,没有体现农耕技术发达,排除D项。故选C项。

2.西周的祭祀制度规定,天子祭祀用的第一个鼎内盛放牛肉,以下依次为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少后两味,卿大夫少后三味,士用猪、鱼、腊三味,普通百姓只能用鱼。材料表明,西周()

A.社会等级分明 B.贵族生活奢靡

C.集权政治萌芽 D.农耕文化先进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天子祭祀用的第一个鼎内盛放牛肉,以下依次为羊、猪、鱼、腊、肠胃肤、鲜鱼、鲜腊。诸侯少后两味,卿大夫少后三味,士用猪、鱼、腊三味,普通百姓只能用鱼。”天子、诸侯、卿大夫、士、普通百姓祭祀用的食物不同,天子的祭祀食物种类最多,依次减少,这体现了西周的等级制度,A项正确;材料不只提到贵族生活还提到普通百姓生活,排除B项;集权政治萌芽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西周的祭祀制度,没有体现农耕文化,排除D项。故选A项。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徙,在关中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或以国命名的村邑,如康井村、狄村、车村、江尹村等。这些村邑名称的出现反映了()

A.民族交融的加强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游牧区域的扩大 D.分而治之的特征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魏晋南北朝时期,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北方少数民族内徙,在关中地区出现了许多以少数民族姓氏命名或以国命名的村邑”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同汉族杂居相处,民族交融加强,这些村邑名称的出现便是民族交融加强的表现之一,A项正确;经济重心南移是在唐朝中期开始的,与材料时间不符合,排除B项;材料没有对少数民族的游牧区域的前后情况进行比较,无法说明游牧区域扩大,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加强,并没有反映中原王朝对这些少数民族的治理措施,与“分而治之的特征”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

4.有学者指出,隋唐时期皇权再度高涨,统治者认为想要将地方大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体制内,最有效且持久的手段就是科举制度。该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科举制是为了()

A.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 B.创新国家的政治体制

C.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 D.满足强化皇权的需要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隋唐时期皇权再度高涨,统治者认为想要将地方大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体制内,最有效且持久的手段就是科举制度”可知,该学者认为隋唐时期科举制可以吸收优秀知识分子进入国家体制,加强君主专制统治,D项正确;打击了世家大族势力与材料“将地方大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体制内”信息不符,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举制对皇权的作用,而不是对政治体制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将地方大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体制内,不涉及底层人民,体现不出对社会阶层流动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5.《天工开物》记载,取茧之后,蚕茧壳外的浮丝,即为废弃之物,而被老妇买去,进行加工利用,便可织成湖绸。这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生产具有()

A.技术创新的主张 B.工艺水平先进的特质

C.天人合一的思想 D.物尽其用的朴素意识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中“蚕茧壳外的浮丝,即为废弃之物,而被老妇买去,进行加工利用,便可织成湖绸”可知,将废弃之物进行加工利用,说明了物尽其用的朴素意识,D项正确;题干强调的是对废弃物的再利用,未涉及技术创新,排除A项;题干只强调了对废弃物的再利用,不能说明工艺说品的先进程度,排除B项;天人合一,多指人与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