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目标

四川省广元市元坝中学黄拯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元坝镇第一小

学唐翠菊

【摘要】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

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具有指引教学方

向、指导教学策略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

【键词】新课程课堂教学目标探究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

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它是学生通过学习后预期

产生的行为变化,表现为对学生学习结果及终结行为的具体描述,它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具有指引教学方向、指导教学策略

选择和激励学生学习等功能。

一、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设定

1.教学目标设定应高度尊重学生。教学目标系统中的主体教育的

承担者是教师,教育的主体对象是学生,学生发展是教学的最高追求

和归宿,再加上学生的最佳发展紧密联系着他们自己的基础、自己的

特点、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最近发展区等,新课程改革的本质特点在

于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教学目标的设定应高度尊重学生的群体

与个体。

2.“”“”

教学目标设定应注整体的人。教学面对的是一个整体的

人,而不是由各种素质(如知识能力、情感态度等)简单叠加而成的

人,这就需要以整体的眼光来思考教学目标,不能把目标固定在一个

或几个目标上,不能只专注于某些能力的发展,所以新课程背景下的

课堂教学目标应该注整体的人,而不仅是人的各个部分。“”

3.教学目标设定应更加开放。教师目标不能只以一种预定好的形

态呈现出来,还应包括在这种教学相长的互动中设立,并以一种随“

机性形态出来。在这一系统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递者,而是探”

究者和引导者,是知识共同体中的一员,是平行中的首席,学生也不

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同样是知识共同体中的一员。只有师生之

间相互开放,不断地持师生合作与交流,教学目标设定时持开放

才能更好地促进教学目标的生成。

4.教学目标设定应具生成性。教学目标的本质特点应具生成性,

这意味着目标寓于过程之中,在活动中不断生成,一旦过程结束,目

标自然达成,这就要求着教师在课堂教学的目标设定上要注重学生的

发展和自然进化,充分证学生的个性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探究

创新思维与行动等多方面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5.教学目标设定应具有创新性。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阅读

学习材料,而是积极性及能力反映,他们会通过自己对知识疑问、对

问题注、对解决行动、对结果评价等,在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

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创造能力。因而,有选择地设定目标,根据内

在过程的把握而创新地设定目标,且教学目标的设定要强调不断开拓

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能力。

二、新课程背景下教学目标的表述

传统的教学目标的重要弊端主要表现为两方面,一是表述上的会

知性和描述性而让其无法观察、测量和具体操作;教学论文二是教()

学要求代替教学目标,更多提出的是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要求,而不是

对学生学习后要达到的学习结果的要求。

1.“”

就其可观察性的行为特点,要避免使用描述性词汇,如掌握、

“”“”“”“”“”

理解、知道、适用、应用等,尽量使用行为动词,如列出、

“”“”“”

出、解答、举例等。

2.就其行为发生的条件而言,应指明学生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出所

要求的行为,在什么情况下去评定学习者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如按“

”“”“”“”“

照已知条件、根据参考书、借助英特网、按课文内容、在老

文档评论(0)

文档小天才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就是文档小天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