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六章:分式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的概念,体会分式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一类代数式。2、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掌握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3、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掌握这些法则。4、结合分式的运算,将指数的讨论范围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构建和发展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5、结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讨论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掌握这种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方程中的化归思想。第十七章:反比例函数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能根据实际问题中的条件确定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能判断一个给定函数是否为反比例函数;2、能描点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会用代定系数法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进一步理解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即列表法、解析式法和图象法的各自特点;3.能根据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并掌握反比例函数的函数关系和性质,能利用这些函数性质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探索现实生活中数量间的反比例关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和认识反比例函数这种刻画现实世界中特定数量关系的数学模型;5.使学生在学习一次函数之后,进一步理解常量与变量的辨证关系和反映在函数概念中的运动变化观点,进一步认识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第十八章:勾股定理1、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简单问题;2、会运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直角三角形;3、通过具体的例子,了解定理的含义,了解逆命题、逆定理的概念,知道原命题成立其逆命题不一定成立。第十九章:四边形1、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梯形的概念,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2、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的有关性质和常用判别方法,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证明和计算;3、探索并了解线段、矩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重心的物理意义;4、通过经历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过程,丰富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经验和体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5、结合特殊四边形性质和判定方法以及相关问题的证明,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6、通过分析四边形与特殊四边形,以及平行四边形与各种特殊平行四边形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特殊与一般的关系,从而体会事物之间总是互相联系又是互相区别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1、进一步理解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2、会计算加权平均数,理解“权”的意义,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集中趋势;3、会计算极差和方差,理解它们的统计意义,会用它们表示数据的波动情况;4、能用计算器的统计功能进行统计计算,进一步体会计算器的优越性;5、会用样本平均数、方差估计总体的平均数、方差,进一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勾股定理勾股定理验证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毕达哥拉斯茄菲尔德赵爽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实际问题在数轴上表示无理数命题互逆定理内容验证应用已知三边判断形状实际问题内容构造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互逆命题逆命题原命题二、教材内容分析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组邻边相等不规则的几何图形重心有一组邻边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正方形等腰梯形直角梯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有一个角是直角有一组邻边相等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不平行两条腰相等有一个角是直角梯形重心中点四边形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菱形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中点四边形是矩形规则的几何图形重心几何中心悬线法一般四边形四边形特殊四边形在平面内,四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二、教材内容分析数据的分析数据的代表数据的波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反映数据向其中心值聚集的程度反映数据分布的离散程度统计与概率二、教材内容分析三、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三、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三、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三、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三、新课标对本年级、本学科的基本要求12236四、本书编写特点加强与实际的联系,体现知识的形成和应用注意揭示数学的本质为学生创设探索和交流的机会,加大学生思维的空间遵循认知规律正确处理关系编写特点数学课程学生教师学生数学社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