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张凌燕.doc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张凌燕.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教学设计--张凌燕

[设计思想]

1、指导思想:相关的历史事件间常常存在因果、影响等内在联系,这就构成了历史事件的内在逻辑关系。掌握事件的内在逻辑联系就能促进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计特色:

以情境创设为思维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为实现方式。创设情境问题式教学法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相结合。

一、课程标准:以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等为例,说明科学技术进步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以网络技术为例,理解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主要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以来人类科技发展的三个重要阶段“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出现,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这节课的内容既属于近代以来世界科学历程中的重要发展阶段,又属于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教育的最好素材,可以说是最大程度地体现了历史课改所提出的三维目标。

三、学情分析

虽然高中生对一些历史知识有模糊的印象,但是对许多概念理解不全。特别是在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整体基础薄弱的班级里,很多同学都因为历史难记,对历史敬而远之。故而当务之急是剖析历史的基本概念,介绍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解开学生心中的难题。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最具代表性的发明;

(2)理解“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到来的必然性,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2.过程与方法

(1)课前学生分三组合作探究三次科技革命的相关问题,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师生合作交流,归纳概括本课基础知识。

(2)探讨如何看待科技与战争的关系,进而探讨如何看待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从而拓宽学生的历史视野,活化历史思维以及培养学生学史、用史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动力。进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抓住机遇、振兴民族的使命感。

五、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确定依据: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广泛应用,推动社会各个方面发生了巨大变革,是整体世界形成的重要推动因素,更是说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论断的最佳素材。所以我把这定为重点。

2、难点:信息技术发展对社会的促进作用及负面影响。

确定依据:因为这一问题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多少知道一些,但难以从理论的高度加以理解,表述成文。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课前一周分工,全班安排成三个大组自主探究“蒸汽时代”的到来;“电气革命的出现”;“信息技术的发展”,每个大组派出两名同学担任组长,其余同学合作收集相关的资料交给组长并提出疑难问题。准备上台讲述的组长,教师提前通知,认真指导,和组长商量怎样讲、怎样提思考题等,然后组长结合学生收集的资料、问题以及和老师讨论的结果制成幻灯片,老师按时间顺序编排好,以备课堂教学时上台讲述。

2、布置探究题:

任务一:

欣赏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君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分析它所表达的情感及产生的原因。

任务二:

根据课本、视频及所学知识,总结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前提。

任务三:

根据材料,分析“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

任务四:讨论课本的观点“蒸汽机的历史意义,无论怎么夸大也不为过”

任务五:为什么电力能最终代替蒸汽,成为新的动力?

任务六:分析材料,体会和总结“电气时代”到来的影响。

任务七:结合图片及亲身经历,分析信息时代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便利以及问题。

任务八:总结:从古到今,人类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二)新课导入:【情景营造】欣赏宋代李之仪的《卜算子》,感性认识古代因为距离而产生的无奈。

【引语导入】

【设问】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我们现在已经实现了零距离,从远到零,经过怎样的发展历程?

【设计意图】用诗歌的载体,唤起学生的感性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三)教学过程:

【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课授课思路分为:知识清单(基础篇)、能力提升(能力篇)、课堂延伸三个板块构成。】

第一板块:知识清单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学生活动:第一组学生课件演示:“蒸汽时代”到来的背景、经过和影响。

师: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设计意图】师生对话交流,引导学生通过对“蒸汽时代”到来的影响的理解从而解决本课的第一个重点问题。

师:运用课件列出“蒸汽时代”到来的知识清单

1、背景:

(1)17世纪末,英国取得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经济发展扫清了障碍;

(2)18世

文档评论(0)

h1777316884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