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pdf

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版教学反思).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敢问路在何方——关于语文教学中创新与继承的一些思考(人教

版教学反思)

彭水县郁山中学蒋冰

【摘要】新课标实施之后,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不断地推行,我

们面对各种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该怎么去对待和把握,对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观念和方法又该怎么去处理,怎么去接纳这“新”

与“旧”,从而为我所用,为我们所用?

【关键词】传统创新继承思考

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改革中发展和进步的。语文教学也是一样,

作为一门在中学教学中占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我们一直以来都在高

喊着改革的口号,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我们的语文教学基

本上可以说是在喊着改革的口号中度过来的。但我的感觉是:我们的

语文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虽然是在不断地前进,并也取得了很多可

喜的成就,却始终没有一套完整的适合我们自己本土的语文教学的体

系,一会又在强调要继承传统,一会又在高喊着打破传统、改革创新

的口号,真是让人找不着北。

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标”的贯彻,语文的创新教育观念和方法

提得更加响亮,给语文教学的天地又吹进了一股强劲的春风,注进了

新的活力,也让搞了几十年语文教学教研工作的同行们大换了一次脑。

语文教学呈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但我们静下

心来仔细地想一想,看一看,是不是我们现在所提倡的创新教育就是

一片大好,是不是其中就一点缺陷和漏都没有呢?传统的语文教学的

一些方式方法是不是过时了。是不是都该抛入历史的垃圾堆呢?本文

就想这个问题谈一谈我个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念和方法的功与过

语文教学可以说是所有学科中最古老的一门学科,自从有语言文

字的产生,就开始了语文这个学科的教学工作。没有书籍之前,可能

人类是采用的口传身授,然后是专门的古代学者著书讲学,或受命于

帝王与君主,或成一家之言,总之,用那时特有的方式开创、发展和

延续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某种层面上说,我们几千年传统的语文教学

保存了中华文明、延续了我们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

传统的语文教学,既然发挥了这样大的作用,我们没有必要也不

应该低估他用的价值,他生存和发展了几千年,一定有它的生命力,

一定积淀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因此,挖掘和发扬其中有生命力和有

价值的部分很有必要,也是我们应该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遗产。他有

价值的方面太多了,我们略举几点。

(一)、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传道”。“传道、授业、解惑”

就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的要求。我们灿烂多彩的古代文化就是在无数

的先辈们的“传道”中一代又一代交给到了我们的手里。在这个过程

中,后世的思想、学说无不是在前面的所传的“道”的基础上发展的,

不管你如何的“创新”,没有对先生“道”的掌握、吸收,没有对旧

的知识的充分的记忆理解,那就失去了“创新”的基础和条件。孔子

就是在继承了老子、墨子等诸子百家学说的基础上,才创立了贯穿中

华文化始终的儒家学说,中华文化几千年来都以他的学说为核心。世

界上比我们更早、在古代也更辉煌的埃及、希腊、恒河、巴比伦文明

基本上都走向了衰落,而我们的中华文明却保存了它的生命力,很重

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对“道”的继承比其他几种文明要做得好得

多的原因。保存我们本土文化的一个基本途径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

“新课标”所提出的人文精神很就包括了我们的“礼、仁、义、和”

等思想。在西方发达的法国,还采用了比较封闭的特有方式保护他们

的文化,使其不失去文化之根、民族之魂魄。这样想来,对我们传统

的语文教学“传道”的继承就非常的必要了。这与现在所提倡的“创

新”一点也不相违背。当然,“道”是一个比较宽泛和抽象的,其中

所传之“道”,自然也有很多糟泊的东西,这自然是要加以抛弃的。

(二)、传统的语文教学讲究诵与记。我们知道,古代的语文教

学,学生一进学堂基本上就是认字、诵诗,开始是比较短而浅显的内

容,然后逐渐加难加深。而作为几岁的孩子对“人之初,性本善”、

“吾日三省吾身”、“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等等这些对他们来说比较生涩的语句又能有

多少的的理解呢?我想即使是记了下来,也只不过是囫囵吞枣而已。

但读多了,记多了,随着记忆量的增大,把头脑中的知识融会贯通,

自然就理解了,又一步一步地去读更加艰深的书。古代的读书人都是

沿着这样一种读书的模式走过来的,那时候的私塾先生们开始也没有

要求学生去对字句对文章做什么“创新”,但那些“学

文档评论(0)

各类考试卷精编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各类考试卷、真题卷

认证主体社旗县兴中文具店(个体工商户)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D627N96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