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下语文24-诗词曲-复习题汇编.docVIP

部编版九下语文24-诗词曲-复习题汇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九下语文24-诗词曲-复习题汇编

九下24诗词曲5首

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南宋)

1.主旨:本词热情赞扬了孙权的不畏强敌,借古讽今,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句中,“悠悠”有哪两层含义?这一问一答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以此透露作者情感:无奈,伤感,抑郁。

3.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①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②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奈,伤感,抑郁。

赏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运用借代,“兜鍪”本是古代作战时士兵所戴的头盔,这里代指士兵;同时运用典故,突出孙权的年少有为、盖世武功。\\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对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进行暗讽,表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

5.赏析“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

运用了“曹刘”的典故赞赏孙权,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感叹如今南宋当下没有像孙权那样的人来扭转乾坤。

运用“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典故,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人,暗示了自己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也暗示了自己对南宋朝廷主和派的愤懑。

6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2)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

部编版九下语文24-诗词曲-复习题汇编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3)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4)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

部编版九下语文24-诗词曲-复习题汇编全文共1页,当前为第1页。

7.作者说孙权是英雄的依据是什么?

年纪轻轻就做了上万士兵的统帅,不满足占有东南一隅,敢于联合刘备和强大的曹操抗衡,连一世英雄的曹操也感叹、佩服他。

8.词人以三问三答的形式组织全词,有何妙处?

三问三答,层层推进和深入,不仅表现出词人感情的悲怆,而且也可以突出词人不失雄壮的情怀。

有人说“登高怀古的目的是抒发自己的人生感慨”。请结合这首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3分)

作者登上北固亭,想到少年孙权曾占据东南建功立业,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而今国土沦陷,南宋统治者却苟且偷生、不敢抵抗,表达了作者的悲愤及恢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范开评价辛弃疾“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结合下片内容简要分析这种爱国气节和建功立业的情怀。(2分)

示例一:下片运用典故,热情赞颂了孙权的不畏强敌,暗示只有孙权才是天下第一的英雄,暗讽了苟且偷安毫无振作之气的南宋朝廷,表达了词人的爱国情怀。

示例二:词人希望南宋有像孙权那样的有志之士,也表达了词人渴望像古代英雄人物那样奋发图强,收复失地,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

5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元)

一、理解性默写:

1.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句子是:望西都,意踌躇。

2.写作者感慨昔日景象与今日所见(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都城由盛到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3.说明无论朝代的兴或亡,最苦的都是老百姓的诗句是(主旨句、点睛之笔):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4.从视觉和听觉写出潼关地势险要,并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的句子是: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二、知识点:

1.主旨:表现了作者对历史的思索和对人民的同情。

2.这首散曲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几层,每层写的是什么?

共写了三层。第一层:“峰峦如聚……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雄伟险要,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描写)

第二层:“望西都……宫阙万间都做了土”,然后从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抒发怀古之情。(抒情)

第三层:“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议论,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议论)

3.作者是怎样将写景、怀古、议论三者有机结合的?

作者先描写潼关的雄伟险要,然后从万间宫阙化为废墟而产生了深沉的感慨,最后发表议论,得出结论: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雄浑苍茫的景色、真挚深沉的情感和精辟的议论三者完美结合,使得全曲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描绘画面: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群山连绵起伏,好像从四面八方汇聚在一起。黄河的波涛汹涌澎湃,好像在施威发怒。潼关外有黄河,内有华山,地势十分险要。

5.“聚”和“怒”两个字用得好,好

文档评论(0)

宋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