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必背知识点提纲(实用,必备!).docx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7页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文化交流与传播》必背知识点提纲

第PAGE2

第PAGE2页共NUMPAGES17页

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春秋战国时期

内迁的蛮夷戎狄融入华夏族,初步形成了血缘认同和文化认同。

百家争鸣出现,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先秦成为中华文化的奠基时期。

秦朝

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汉朝

汉武帝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家思想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魏晋

玄学盛行。

唐朝

佛学繁荣,传统儒学受到挑战,同时也促进了儒学的创新与发展。

宋代

佛儒道相互渗透,吸收佛道思想阐释儒学的新学派理学形成。

明清之际

提倡个性自由的思想出现,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经世致用。

康雍乾时期

君主专制高度发展,文字狱愈演愈烈,思想受到钳制,也禁锢了中华文化的发展。

鸦片战争爆发后

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逐渐成为近代中华文化的潮流。

20世纪初期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科学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以后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了中华文化的进步。

理学

朱熹

理学的集大成者;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意义

丰富了中华文化的理论思维,但它宣扬的封建礼教严重束缚了人们的精神世界。

心学

陆九渊

心是宇宙的本原;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王守仁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知行合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重视以人为本

周公提出敬天保民并制礼作乐,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

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反对苛政。

孟子提出“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老子提出“道”的概念,“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儒家学说的精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孔子:“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治国,强调“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墨子:“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不仅在各国掀起了人才使用革故鼎新的大变革,也对历史上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主张和而不同

西周末年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孔子、孟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

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价值

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蕴含着丰富的道德伦理。

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

维持着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

推动着中国社会的进步。

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借鉴。

第2课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佛教的传播

两汉之际

佛教传入中国。

魏晋南北朝

与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相融合。

隋唐时期

出现不同宗派,主张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主流,佛教完成本土化。

宋明时期

以儒家学说为核心兼容佛教和道教理论的宋明理学形成,佛教融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影响

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风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近代西学传播的表现

明末,意大利人利玛窦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

《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应对

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方以智等人主张以开放的胸怀会通中西文化。

17世纪

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汤若望、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汤若望为顺治帝修《大清授时历》。

林则徐和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1862年

旨在培养外交和翻译人才的京师同文馆在北京设立。

清政府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严复、詹天佑)

1868年

专门引进

文档评论(0)

Jing55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