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能BI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pdf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业智能BI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

大背景

在2013年以前相当长的一个周期(2005年-2013年),市场主

要流行的商业智能BI产品以SAPBO、OracleBIEE、IBMCognos等

老牌巨头为主。Microsoft旗下的BI产品到SQLServer2005才开始

推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SSIS、SSAS、SSRS),但总

体来说在市场上的声音也比较薄弱,主要用户还是微软相关技术体系

的客户群体,相对封闭。

同时,东南融通在并购BI黄埔军校菲奈特后也基本上横扫了国内

金融银行市场服务领域,打下了国内BI市场的半壁江山。很多公司的

决策者、企业高层、一些BI厂商和大数据公司的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

员都来自于这个体系。

国内BI厂商例如润乾、Smartbi、亿信华辰、奥威Power-BI在这

个周期也处于一个起步和缓慢成长期。

在这个时期出现了数据仓库之路,CognosChina,中国统计网、

向上论坛等大小十几个商业智能BI和社区,整个商业智能BI的生态都

算是比较良好。

以上是2013年以前国内商业智能BI的大概情况,我们再来看看

商业智能BI的市场特点。

商业智能BI市场的特点

商业智能BI市场的成熟需要依托企业业务应用系统的成熟,这个

成熟主要是指业务系统数据沉淀的数据周期,这个过程至少需要3-5

年的时间,企业才会考虑到数据打通和整合的问题,通过上BI产品来

完成日常的经营分析、客户分析和报表展现。没有IT基础建设和各个

业务系统的成熟,BI就是空中楼阁。

早在2005年-2010年期间,第一波以金融、保险、银行、电信、

电网、医疗为主的大客户群体,他们最早上线了适应自己业务的应用

系统,类似于ERP、CRM、OA、HIS等。因此按照数据沉淀的周期,

大概从2008年-2013年期间,这些群体构成了商业智能BI产品的消

费主体。同时也要注意到的是,他们也正好是能够有实力采购SAP

BO、OracleBIEE、IBMCognos这些用户群体。

随着IT信息化系统建设的成本越来越低,和越来越多的中小型企

业也逐步重视起自己IT应用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基本上可以看到,在

一线、二线城市稍微具备一定业务规模的企业都已经上线了各种业务

系统,无论是自己IT内部开发的还是采购外部的业务系统。这个建设

周期大家可以对照各自公司IT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大概也集中在

2008-2013期间。业务系统一旦运转,以前手工作坊式的纸质的数据

记录就逐步被抛弃,就意味着系统里源源不断的生产数据,这个就是

数据沉淀、养数据的过程。

用户期望与传统商业智能BI的矛盾点

数据养好了,下一步动作就是要用好数据。但是问题在哪里?建

设商业智能BI项目的成本!

第一,产品成本。产品成本包括采购产品以及相关的硬件、后续

的维护、咨询服务、培训成本。很多企业不是不想上SAPBO、OBIEE、

Cognos,而是考虑到这些成本的问题。

第二,项目实施周期和人力成本。传统商业智能BI的实施周期由

于考虑到系统的可扩展性、查询性能优化等对传统数据仓库的设计规

范要求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无论是Kimball还是Inmon,或者两者

结合的组合设计,这个周期都比较长,项目周期按月、按年来计算。

第三,服务响应周期长。IT部门对于业务部门提出的数据需求,

比如简单的报表制作,按照生产流程,少则一周多则一个月。这是纯

粹的IT驱动,已经跟不上业务的发展要求。一个公司200个业务,每

个人提一个报表需求,人少做不了,人多成本高。

所以,在2013年前后,很多企业的IT信息化建设早已经完成,

对应的数据沉淀也已经足够,下一步就是要解决商业智能BI上线的问

题。但是,上述的三个成本因素阻碍了企业进一步的想法,市场上急

需能够解决以上三个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或者新的产品。

新的市场机会应运而生,2013年是一个商业智能BI发展史的一个

重要转折点。同时,蛰伏了多年的大数据的概念从2013年开始也逐步

由内部研究、小范围市场应用逐步走向前台。

文档评论(0)

feifei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