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论中医之水.pdf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中医之水

作为“万物之本源,诸生之宗室”(《管子》),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抽象为哲学概

念,主要用于三个方面:①为构成世界万物的五种基本物质之一,《尚书·洪范》归纳为

“水曰润下”,泛指具有寒凉、滋润、就下、闭藏等性能的事物或现象;②作为术数来解释

自然规律与事物关系,“五行之理,原出自然;天地生成,莫不有数,圣人察河图而推定

之。其序曰: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如草木未实,胎卵未生,莫不先由于水,而后成形,

是水为万物之先,故水数一”(《类经图翼》);③先秦时期广泛用于喻人、喻性、喻德、

喻道。被引入中医学后,水仍具有本体与象征的双重涵义,用来解释与之相关相类的生理、

病理现象。兹对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情况加以归纳总结。

自然之水

古代哲学认为,天地万物包括水都是阴阳二气交互作用的结果。通过长期观察,古人发

现自然界存在着“高下相召”的规律,即“升已而降,降者谓天;降已而升,升者谓地。天

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作矣”(《素

问·六微旨大论》)。《类经》对此释曰:“召,犹招也。上者必降,下者必升,此天运循

环之道也。阳必招阴,阴必招阳,此阴阳配合之理。故高下相召,则有升降,有升降则强弱

相因而变作矣。”同时还存在着“同气相求”(《周易·乾》)的现象,故而“地气上为

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由此可知,自然界

的水是在天气阳热的作用下,地气蒸腾成云,复又在地之阴气的沉降作用下凝炼而形成的。

这是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生理之水

中医学的水,广义者泛指一切体液的总称,包括精、血、髓、汗、泪、唾、涎、尿及乳

汁、月经(经水)等;而狭义者指津液。

人体的水主要源于饮食。水的代谢过程大致为:“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

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经四布,五经并行”(《素问·经脉别

论》)。这一过程是以脾、肺、肾三脏为中心完成的,此如《景岳全书》言:“盖水为至

阴,故其本在肾;水化于气,故其标在肺;水唯畏土,故其制在脾。”此外,被称为“决渎

之官”的三焦、“传导之官”的大肠、“州都之官”的膀胱,在水液的代谢过程中也都发挥

着通道的作用。

水在人体内,正常情况下称为津液。一般而言,津之质地清稀,流动性大,主要布散于

皮肤、肌肉和孔窍,起滋润作用,并能渗入血脉而有滑利作用;液之质地稠厚,流动性小,

主要灌注于骨节、脏腑、脑、髓等组织,起濡养作用。布散后的津液,通过代谢、调节可以

汗、尿、涕、唾等形式排出体外。

在水的代谢过程中,受自然现象启发,中医学尤为注重阳气的作用,即水的运行与利

用,均离不开阳气的温运与气化。水不气化、流动,即为死水,即所谓“水离乎气,便是纯

阴”(《医理真传》)。

列举几个与水液输布相关的概念,由此可看出水液运行与发挥作用的大致情况。

水之上源肺居上焦,通过自身的宣发和肃降性能,能把中焦输送过来的水液调节、输

布全身,外可为汗,下可为尿,此即所谓“通调水道”,为此《医方集解》称“肺为水之上

源”。

水之下源“肾者水脏,主津液”(《素问·逆调论》)。通过肾中精气的气化作用,

肾实际上主宰着全身的津液代谢,维持着津液代谢的平衡,肺、脾等脏对水液的调节作用均

有赖于肾中精气的资助。尤其是尿液的生成和排泄,更是与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直接相关。

为此《医方集解》称“肾为水之上源”。

水火既济是指心与肾在生理上的关系,也称“心肾相交”。据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居

上之心火须下降于肾,使肾水不寒;居下之肾水,须上济于心,使心火不亢。如此“水能升

而火能降,一升一降,无有穷已,故生意存焉”(《格致余论》)。

病理之水

若相关脏腑功能失职,即可出现水液代谢失常、停留而发病。对此《内经》中有许多记

述,还根据不同症状分为风水、石水、涌水。如《素问·逆调论》言:“夫不得卧,卧则喘

者,是水气之客也”;《灵枢·水胀》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足

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素

问·水热穴沦》曰:“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

为胕肿。胕肿者,聚水而生病也”;《素问·汤液醪醴论》不仅分析了水肿的病机为“五脏

阳以竭也,津藏充廓”,还提出了“开鬼门,洁净府”的治疗方法。《伤寒论》记述了太阳

蓄水证及水逆证,治以五苓散;少阴水气证,治以真武汤。《金匮要略》按病因、病证把

“水气”分为风水、皮

文档评论(0)

xinhezil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衢州市衢江区星赫电子商务商行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330803MA7BB9H7X8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