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春望》简析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杜甫《春望》一、解题: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于至德二载(757)。诗人当时为安史叛军所俘,身陷长安,眼见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在此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之际,不禁触景生情,发出深重的忧思和感慨。二、讲析诗歌:首联: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然存在;春天来了,长安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此联从大处着眼,为悲壮之笔。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一个“深”字,令人满目荒凉。山河依旧而国破家亡,春回大地却满目荒凉。自然规律不会因时势的变化而改易,眼前人事和永恒时空的对比,使诗人更强烈地感觉着内心的荒凉寂寞,唯见山河草木,一片空廓。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说:“山河在,明无余物矣;草木深,明无人矣。”此联明为写景,实为抒情,寄情于物,托感于景。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称赞这一联:“对偶未尝不精,而纵横变幻,尽越陈规,浓淡浅深,动夺天巧,百代而下,当无复继。”颔联:此联从小处落笔,情因景生,景随情移。一说,对比手法。感伤国事,面对繁花也会涕泪四溅,离恨无穷,鸟鸣之声也会让人感到心惊。诗人感时伤乱、悲感满怀,面对繁花烂漫、鸟鸣啾啾,反而更增悲感,流泪、心惊。一说,拟人手法。因感时伤乱,花也流泪,鸟也惊心。二说皆可通,都表现了诗人感时之深,恨别之切,比拟之妙,实为少见。司马光《温公续诗话》评:“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王国维《人间词话》以此联为“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色彩”的“有我之境”。颈联:战火不断,家书难得,一封信抵得上万两黄金。上句写战事长久,下句写音讯隔绝。说的虽是自己,却又准确概括出战乱中亲人盼望平安消息的共同心理,道出了人之常情,后来成为表达人们在乱离中盼望家信的常用语。郁达夫《奉赠》诗之五:“一纸家书抵万金,少陵此语感人深。”按:“连三月”的另一种理解,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年)八月,杜甫从鄜(fū)州(现在陕西富县)前往灵武(现在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后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年(757年)三月,大约过了两个三月(即半年),所以说是“连三月”。尾联:叹息衰老,情境悲苦。白发因愁而生,“搔”,即抓挠,表示心绪烦乱。“更短”,言日渐衰老。“浑欲”,简直,几乎。“簪”,古人用来绾定发髻或冠的长针,后来专指妇女绾髻的首饰。在国破家亡、离乱伤痛之外,又叹息衰老,更增添一层悲愁。明末王嗣奭shì《杜臆》说:“落句方思济世,而自伤其老。”三、艺术特色:这是一首含蕴深沉的爱国忧民的名作。前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两联写心念亲人,自伤衰老。前两联以“望”字统摄,从山河、城池到花鸟,视野由远及近,感情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转入低头沉思,自然过渡到后半部分——心念亲人,自伤衰老。其中颈联因道出了当时和后人在同类境遇中的共同感受,遂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349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