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优秀七篇
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的内容、结构、情感、和主题。
二.学习理解精彩的景物描写,以及准确生动的动作描写。
三.探讨文中的疑难词语和问题,培养探究的习惯。
教学重点:
一.要求学生掌握本文的写景的笔法,了解写景的基本原则和常用
手法;
二.从语言入手理解课文中的写景和抒情;
教学难点:
写三味书屋的部分难在两点:1.是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困难;2.是
有些难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预习检查:
1.掌握下列字的读音和字形。
凿【záo】畦【qí】吓【xià】罕【hǎn】系【jì】
霄【xiāo】蝥【máo】窍【qiào】敛【liǎn】觅【mì】
秕【bǐ】躁【zào】塾【sú】恭【gōng】荚【jiá】
椹【shèn】蛉【líng】络【luò】髓【suǐ】筛【shāi】
塾【shú】蟋【xī】蟀【shuài】蜕【tuì】橘【jú】
柚【yòu】寇【kòu】倜【tì】傥【tǎng】叵【pǒ】
噫【yī】嗬【hē】豁【huò】(豁[huō豁口]
攒【cuán】(攒[zǎn攒钱])宿【sù】(宿[xiǔ半宿]宿[xiù星宿])
拗【ǎo】(拗[ǎo拗断]拗[ào拗口]拗[niù执拗])
2.掌握下列词语的词义。
确凿:确实无误。菜畦:菜地。
长吟:长声鸣叫。云霄:极高的天空。
缠络:缠绕。机关:计谋,心计。
陌生:生疏,不了解。鉴赏:鉴定和欣赏(艺术品、文物等)。
人迹罕至:很少有人来到。觅食:寻找食物。
总而言之:综合上面所说的内容。答礼:还礼。
方正: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消释:(学识)精深广博。
毕竟:终归,到底。同窗:同在一个学校学习的人。
陆续:表示动作行为先先后后、断断续续。倜傥:洒脱大方。
人声鼎沸:人生喧嚷嘈杂,好像鼎里的水沸腾起来一样。
3.作品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
提》)。这组散文是在鲁迅生活中辗转流徙,心情最苦闷的时候,为
了“在纷扰中寻出一点闲静来”,借旧时的美好事物,来排遣目前的苦
闷。寻一点“闲静”,寄托一些安慰而写的,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作
者少年时代的一曲恋歌。
4.题目简介:
①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后,是台门内十多户人家共有的后园。
1919年百草园和新台门屋子卖给了姓朱的人家,从此百草园面貌大变,
井也被填掉了。只有“短短的泥墙根”还保持原样。
②三味书屋,在浙江省绍兴城内新台门鲁迅故居东边不院的对面,
是清末秀才寿怀鉴(字镜吾)的寓所内第三间房,用为书塾。“三味书
屋”原名“三余书屋”。“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晴之
余。意思是劝勉学者利用“三余”之时刻苦勤学。后来寿镜吾先生的祖
父把“三余”改为“三味”。“三味”的意思是“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
馔(zhuàn),读诸子百家味如醯醢(xīhǎi)”。鲁迅先生12岁到三味
书屋读书,中途曾有中断,首尾共6年。
二.课文导入
有一首歌中唱到:“小小少年,很少烦恼,随着年岁由小变大,他
的烦恼增多了……”这便是成长,有喜也有忧,有憧憬也有一丝丝担心。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将邀请一些大作家为我们讲述成长的故事,
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文学大师鲁迅,他带来的故事叫《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
正课
(一)【听课文录音提问】
1.提问:本文题为“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从这个题目我们可以得
到哪些信息?
讨论并归纳:文题出现两处地名“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都是
作者童年生活、学习的场所。作者用“从……到……”的词语把它们联
系在一起,从此,可以发现,课文大致分为两个部分,反映了作者由
童年的游戏、玩耍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2.提问: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部分的起止各是哪里?哪一段是中间
的过渡段。
讨论并归纳:1)百草园:从开头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2)
三味书屋:从“出门向东”到完。3)过渡段:第9自然段“我不知道为什
么家里的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