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肝菌病(人兽共患病)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氏菌病brucellosis

概述布氏菌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尔他热,波状热。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n该病于19世纪末首先在地中海发现,故称为地中海热。由于本病发病时出现波状热型,又称波浪热。n为纪念英国学者Bruce在马尔他首次从英军士兵脾脏中分离到该病的病原体,而将这类疾病命名为:布氏菌病。

n1905年Boone于重庆报告2例布病患者。n1916年福建发现1名布病患者。n20世纪初,德国殖民者将奶山羊引进青岛,造成青岛郊区80多个村庄的人畜布病流行。

n布病是传染病:属于乙类.n布病是人畜共患病:人畜都得病.n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许多野生动物分离出布氏菌n布病是职业病:养殖、皮毛乳肉加工的从业人员最可能感染布病n布病是地方病:有一定的地方性,凡有畜牧业的地区都可能有布病的存在。

病原学Etiologyn布氏杆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初次分离时多呈球杆状和卵圆形。该菌传代培养后渐呈短小杆状,菌体无鞭毛,不形成芽胞或荚膜。

布氏菌属(Brucella)包括6个种19个生物型。羊种布氏菌(Brmelitensis)1、2、3型牛种布氏菌(Brabortus)1、2、3、4、5、6、7、9型猪种布氏菌(Brsuis)1、2、3、4、5型犬种布氏菌(Brcanis)沙林鼠种布氏菌(Brneotomae)绵羊附睾种布氏菌(Brovis)

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我国布病疫区可分三类:①严重流行区:黑、吉、蒙、宁、青、藏、新。②一般流行区:陕、甘、川、冀、辽、鲁、晋、粤、桂。③散发流行区:其他省市。

流行病学n传染源:病畜,有羊、牛、猪、犬等。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n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感染:n处理病畜难产、流产、接羔n饲养病畜、挤奶n接触病畜排泄物n屠宰病畜n皮毛加工

n经消化道感染n喝生奶、吃生拌肉或半熟的肉;n饮用被病畜流产物、排泄物污染的水。n经呼吸道感染n吸入带有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如工作于皮毛加工业车间内,畜圈内牲畜活动,尘土飞扬。

n人群易感性高危人群兽医、畜牧者、屠宰工人、皮毛工

发病机理与病理解剖PathogenesisandPathology

1、淋巴源性迁徙阶段布氏菌沿淋巴管转移到相应淋巴结,在淋巴结中可见到增生性炎症,最后形成肉芽肿为特点的淋巴结炎。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布氏菌在胞内生存并大量繁殖,淋巴结成为原发病灶

2、菌血症阶段冲破淋巴屏障吞噬布氏菌在原发病灶大量繁殖病原体血行播散吞噬细胞进入淋巴流和血流破坏白细胞等,释放内源性致热物质当释放出的细菌超过细胞的吞噬反应能力菌体破坏细胞外繁殖释放内毒素局部组织炎症,变性坏死败血症

3、多发性病灶形成阶段细菌随血流到达全身实质脏器多发性病灶或转移病灶由于布氏菌主要在网状内皮系统的细胞内寄生,所以富有网状内皮细胞的脏器,如肝、脾、淋巴结,骨髓等均可受累

4、慢性布病阶段肝、脾、淋巴结内布氏菌繁殖代谢产物、内毒素进入血流机体致敏毒血症反复发作5、慢性纤维化阶段部分病人,体内布氏菌虽被杀灭,仍可出现纤维化而形成的瘢痕性改变如关节强直等。

消化道感染量少、毒力弱皮肤粘膜呼吸道布氏菌淋巴液局部淋巴结布氏菌在淋巴结内局限机体抵抗力强感染量大、毒力强机体抵抗力弱血行播散(菌血症、败血症、毒血症)急性期多发性病灶形成隐性感染治疗迁延性病灶病灶外播散慢性期痊愈残余变态(消散、纤维化)

临床表现ClinicalManifestations

急性期1、发热:最常见最典型的临床表现。热型不一,波状热已不多见。布病患者发热时,一般感觉良好,但体温下降后则症状加重,疲乏无力。此现象为布病特有。

n波状热概念:指高热持续数日后自行消退,但数日后又再出现高热,此种热型在病程中多次重复出现。

急性期2、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夜晚汗多,体温下降时,大汗淋漓,甚至虚脱。3、关节疼痛:呈游走性关节和肌肉疼痛。多为大关节,过劳或气候变化加重。

急性期4、神经系统症状神经痛,多为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5、泌尿生殖系病症睾丸炎及附睾炎,多为单侧。女性患者可有卵巢炎、子宫内膜炎。6、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动物关节炎

动物睾丸炎

慢性期1、慢性活动型2、慢性相对稳定型

实验室检查LaboratoryExaminations

1、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2、病原菌培养:血或骨髓培养

3、血清学检查试管凝集试验:1:100(++)及以上。补体结合试验:1:10(++)及以上。抗人球蛋白试验:1:400(++)及以上。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0.03毫升,出现可见凝集。

诊断Diagnos

文档评论(0)

181****75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