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语言文字运用I
山东省淄博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
当人们处于兴奋状态时,疲劳常常无法转换为“疲劳感”,“累而不觉”导致了疲劳的野蛮生长,形成“隐性疲劳”。(甲),它会发出预警信号,如经常脑雾,难以专注;焦躁不安,容易厌烦;中途入睡,半夜起床;口臭体臭,疱疹长疽……
要打破“隐性疲劳”的束缚,我们需要找到方法,在高强度的“耗能”下实现高效地“充能”,或者通过降低“耗能”以确保“充能”及时跟上。众所周知,优质睡眠是高效充能、恢复元气的黄金法则,甚至有科学家坚信,它是好好养病的良药之一。说一千道一万,确保拥有优质的睡眠无疑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②身体和大脑的能量利用会变得低效,③就像轮胎的空转,④没有向前挪一步,⑤却耗能又损伤自己。因此,适当的放松,在高度集中注意力后“摸鱼”,保持工作和生活的松弛感,则能减缓疲劳累积的速度。这种“摸鱼”并不是逃避工作或责任,而是给身体和大脑一个短暂的休息时间,让它们从紧张的状态中解脱出来,恢复活力。需要注意的是,全神贯注地沉溺游戏、兴致盎然地猛刷视频,并不是“摸鱼”,它只会让你的疲惫累积。因为,只要有信息输入,大脑就没法停工。因此,真正有效的“摸鱼”,(乙),比如站一站活动活动筋骨,走一走离开屏幕的方寸世界,看一看窗外的蓝天绿草。说到底,远离“隐性疲劳”,就是要放下紧迫感,保有松弛感。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养病”,有人说不合逻辑,有人说可以使用。你的看法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3分)
23.文中第三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甲:当身体处于隐性疲劳状态时;乙:是做一些低信息输入的事情(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
22.①语法表意角度:养病,因患病而调理休养;“养”和“病”之间的关系既是动宾,也含有因果,“病”是“养”的原因,而不是对象。
②语意情境角度:有不合逻辑的嫌疑;具体情境中,安慰心理敏感的病人,更宜使用明确意思的语句,如积极治疗、调理休养。
③约定俗成角度:看似不合逻辑,但已约定俗成,广泛使用。“养”和“病”之间缩略了“身体”和“抵抗”,即“养身体,抵抗病”等类似语意。(本题开放性较强,上面角度任选其一,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给分)
23.第①句,修改为:在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后(经过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长时间的工作或学习之后)(缺少介词,修改补足介词,保持原意即可)(2分,找出并修改正确)
第③句,修改为:就像空转的轮胎(不合逻辑)(2分,找出并修改正确)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一次演讲中,有人问我,文学有什么用?
也巧,从会场可以望见窗外有两株梧桐,套用鲁迅的修辞,一株是梧桐,还有一株也是梧桐。时值深秋,硕大的叶片正从树上翩然飘落。于是我急中生智,指着窗外回答说:喏,看见了吧?同样看见梧桐叶飘落,懂文学的人看了,可能会??①??,感觉飘落的是一首诗,一支歌,一缕秋思;而不懂文学的人看了,或熟视无睹,或觉得仅仅是一片落叶。这就是文学的用处。因此,懂文学的人相比于不懂文学的人,心灵生活要丰富好多倍,精神纹理要细腻好多倍,也因此幸福和快乐好多倍。再以梧桐落叶为例,如果叶落时细雨霏霏,你想起的可能是李清照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看见河边荠菜,想起“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看见村头桃花,想起“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看见起“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海棠,想烛照红妆”……这样的例子可以说??②??。从中不难看出,文学使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寻常景物有了不寻常的神采和底蕴,触发了我们妙不可言的感受和联想。一句话,文学让我们的生活有了诗意,它看似无用,实则其为用大矣,无用之大用!HHHHHHHH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6分)
18.(2分)①浮想联翩/思维万千②数不胜数/不计其数/比比皆是
19.(4分)用“看见……想起……”句式排比,强调了文学给普通生活带来的不寻常的神采和底蕴;句式整齐,有气势,节奏感强。
山东省德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整本书阅读(3分)(本题共2小题,8分)
在掌声中,第一个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重庆市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言文阅读.docx
- 《归园田居(其一)》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写作专题.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Ⅱ.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语言文字运用I.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docx
-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古代诗歌阅读 (3).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非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 河北省部分地区 下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