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编制说明

1.工作概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下达

2023年度陕西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陕市监函〔2023〕410号)文件,《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项目计划号:SDBXM242-2023),被列为2023年陕西省地方标准制定计划项目。本标准为推荐性涉林地方标准,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提出,陕西省林业局归口管理,陕西省林业科学院、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榆林学院联合申报,并共同编制完成。

1.2起草单位、协作单位:

起草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

参与单位:陕西省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总站、榆林学院

1.3技术支撑条件

本项目由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承担实施。该院是专门从事荒漠化治

理、林木良种繁育、林业生态治理、水土流失、森林保护、林业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单位。以林业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性研究机构,具有林学、生态、治沙、水保、地理、土壤、园艺、森保等专业学科的各类技术人员204人,其中:正高16人、副高64人,博士后3名,博士8名,硕士43名;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1名,省级突出贡献专家2名,地级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4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5名,陕西省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1人,陕西省科技新星2人,“西部之光”学者4人。该院现拥有陕西榆林毛乌素沙地生态系统国家

2

定位观测研究站、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柄扁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长柄扁桃国家创新联盟、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樟子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黄土高原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陕西省樟子松良种繁育基地、陕西榆林珍稀沙生植物保护基地、沙区特色经济植物试验示范基地等12个科研平台和科研试验基地。目前,与国内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的示范作用和影响力。截止2021年,该院已获得46项科技成果奖励,其中国家级3项、省(部)级16项,出版专著29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0多篇,研究成果已辐射到内蒙、甘肃、宁夏、山西、西藏等省区。

在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研究方面,课题组相关成员紧密结合榆林

沙蒿木蠹蛾的实际发生情况和沙蒿健康生长需求,前期已对沙蒿木蠹蛾发生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并多次开展不同防治技术的试验工作,为打造健康稳定的沙蒿林分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为本标准的制定奠定了深厚基础。

本标准编制主要是依托联合申报单位,以及承担“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程”项目应用实施情况,通过收集、查阅并整理了有关沙蒿木蠹蛾的相关资料,系统总结防治技术,为此形成标准。

本项目依托:

1.陕西省科技厅农业科技创新与攻关项目《榆林沙区飞播林地钻蛀性害虫综合防治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6NY-179,承担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原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立项时间2016年,结题时间2017年,验收时间2018年,验收单位:陕西省科学技术厅,验收号:验证研字[2018]第0599号。2.陕西省科技统筹创

3

新工程计划项目《毛乌素沙地沙蒿木蠹蛾防控技术研究》,承担单位陕西省林业科学院治沙研究所(原陕西省治沙研究所),立项时间2020年,结题时间2021年。

1.4标准的制定目的与意义

沙蒿(Artemisiadesertorum)属菊科蒿属植物,在榆林沙区是白沙蒿和黑沙蒿的泛称,不仅具有一定的饲料价值、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药用价值,还具有抗旱、抗寒、耐沙埋、耐风蚀、根深、多枝、种子结实量大等生态和生物学特性,是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优良牧草及防风固沙、修复土壤的先驱植物,是毛乌素沙地分布最广的沙生植物群落优势种,在毛乌素沙地治理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毛乌素沙地沙蒿灌木林沙蒿木蠹蛾(HolcocerusartemisiaeChouetHua)大面积爆发,该虫主要以幼虫在根杆内钻蛀隧道,破坏木质部而降低树势,最终导致沙蒿死亡。根据调查,毛乌素沙地沙蒿被害率达到50%-60%,个别林地高达80%以上,已经有大片沙蒿枯死,如不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控措施,必将导致毛乌素沙地治理成效严重下降。

由于该虫钻蛀危害根茎,隐蔽性强,常规防治手段效果很差。加之目前陕西省在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范、标准方面还处于空白状态,导致基层单位在沙蒿木蠹蛾防治时缺乏有效指导、缺乏标准规范,面临很大困境和障碍。对沙蒿木蠹蛾防治技术规范进行统一,有利于各基层单位有针对性的开展沙蒿木蠹蛾综合防控工作,为巩固毛乌素沙地治沙成果提供有力的科技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