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VIP

第13课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同步训练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题目清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同步训练一概述1面临沙俄入侵,清军采取自卫反击2结果取得胜利二要点1古代制度的保障2中央集权制度的有效维护3内外民族矛盾的加剧三结论1固有优势持续存在2中国仍保持领先优势3文化传承与科技进步的关系四思考过程1“塞北风沙”描述了军事防御与民族抵抗2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便于读者理解和记忆3技术进步与社会变迁相辅相成,强调科技的作用五总结

清朝前中期的鼎盛与危机

一、选择题

1.雅克萨之战(1685—1688)是17世纪晚期沙俄侵略者妄图侵占中国黑龙江流域大片领土,中国军民被迫

进行的反对侵略、收复失地的自卫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该事件说明

A.先进制度是反侵略战争胜利的保障

B.中央集权制度有效维护了国家主权

C.中外民族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D.中国依然保持先进的历史发展优势

2.理藩院是清代创设的一个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中央机构,官员主要由满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的人担任。该机构的设立

A.履践少数民族区域自治原则

B.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排斥汉人造成民族矛盾激化

D.牵制军机处形成权力的制衡

3.乾隆二十二年上谕中称:“向来洋船俱由广东收口,经粤海关稽查征税,其浙省之宁波不过偶然一至”,“将来止许在广东收泊交易,不得再赴宁波”。这种做法

A.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B.长期保护了国家独立和安全

C.促进了中国海外市场的开拓

D.大大加快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4.福建各地族谱中有大量关于入台族裔回乡请祖先牌位赴台的记载,此类现象在清乾隆年间骤然增多。这说明乾隆年间

A.族谱编修顺应了移民的需求

B.大陆移民已在台湾安居繁衍

C.内地宗族开始整体迁移台湾

D.两岸居民正常往来受到阻碍

5.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雍正时期“摊丁人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的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

A.体现了古代官僚体制的完善

B.是民意上达中央的途径

C.是君主专制制度的发展

D.逐渐取代了军机处的职能

6.清朝统治者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罗织罪状,制造了大量冤狱,是为“文字狱”。对其评述不正确的是

A.是清朝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的表现

B.对文化造成严重的摧残

C.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有利于科技文艺事业的快速发展

7.据史书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人口突破了1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突破3亿。导致“人口爆炸”的最主要原因是()

A.社会稳定 B.经济繁荣

C.科技发达 D.移民增加

8.研究下表,最符合其内容的学习主题是()

序号

历史事件

1

清政府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

2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3

清政府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

A.清朝和谐的民族关系

B.边疆商业贸易的繁荣

C.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D.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

9.下图所示:鸦片战争前,中国某沿海城市的港口有许多外国船只往来,岸上有许多外国商馆。由此可判断该城市是()

A.上海 B.宁波

C.香港 D.广州

10.雍正时,军机处在职军机大臣始终没有超过三人,其下所设的军机章京也一直维持在十人左右。乾隆时,政务繁忙,于是扩大了军机大臣人数,一度有十人。这突出反映军机处的特点是()

A.机构健全

B.保密性强

C.精干高效

D.职能转变

11.《清史稿·洪亮吉传》记载:“盖人材至今日,销磨殆尽矣。以模棱为晓事,以软弱为良图,以钻营为取进之阶,以苟且为服官之计。”形成这种现象的社会原因是()

A.清朝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B.科举考试的影响

C.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

D.清朝大兴文字狱

12.康熙帝曾一度开海禁,允许广州一处海关通商,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公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一切事务。这说明()

A.清朝放弃闭关自守政策

B.清政府仍然实行闭关自守政策

C.清政府不允许一切对外贸易

D.闭关自守主要针对的是倭患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军占领云南。至此,除福建厦门、金门等地还在忠于明朝的郑成功手中外,清朝已经拥有明朝的全部疆域了。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郑成功之孙郑克塽投降。次年,清朝在台湾设府、县、总兵等官,隶属于福建省。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康熙帝亲征,大破噶尔丹军,收复了蒙古高原,内外蒙古完全统一于清朝。顺治十年(1653年),册封达赖为“达赖喇嘛”,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五世班禅被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体制得到了清朝的正式承认,清朝在西藏的统治也得到确立。雍正六年(1728年),清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办事大臣衙门,统率驻藏官兵,督导地方行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攻灭大小和卓,天山南路也告平定,清朝统一中国的大业至此完成。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清朝与俄国订立了《尼布楚条约》,确定了中俄东段的边界是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雍正五年(1727年),清朝与俄国签订《布连斯奇界约》和《恰克图条约》,规定了东起额尔古纳河及其支流开拉哩

文档评论(0)

130****7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