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再创辉煌的近义词
改革开放不仅使成千上万普通人的命运发生变化,也使许多无名
之地名满天下,温州南端的龙港镇就是其一。龙港以“中国第一
农民城”闻名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农民城“”在原名方岩下小渔村的
横空出世,是温州干部群众解放思想,敢为天下先的一个重要成果。
30年来,围绕着龙港的出现到今天的发展,自然是经历了时代风云,
有很多精彩生动的故事。
催生“中国农民第一城”
龙港镇的设置应从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镇的1983年10月算
起,但其孕育之日却早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就开始了。三
中全会的民生政策使当时龙港周边的金乡、宜山、钱库等地出现了标
牌证章、再生纺织、塑料编织为主的家庭工业,涌现出大批专业户、
万元户。农民迅速致富,袋里有钱,也就有了做城“里人”的想头。
那时的龙港还是不毛之地,一片荒芜的滩涂。说是镇,其实还是
个冷清的小渔村,一条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从埠头通往前面的方岩下村,
灯“不明,水不清,路不平”,人口6039人,农渔业产值不足400万
元。1984年3月,龙港镇在方岩下村挂牌时,镇里只有一个文书、
一部电话机,是全县最小的乡镇……
而隔岸相望的,是平阳县繁华的百年古镇鳌江――当年平阳县最
具实力的经济重镇。
为加快开发龙港,苍南县委县政府作出决策,赋予龙港镇部分副
县级管理权限,并曾召开过一次现场办公会议,要求龙港周边的金乡、
钱库、宜山等富裕地区的领导为建设龙港献计献策,出钱出力……
老书记靠二皮“”建城
说龙港农民城“”不能不说到首任镇委书记陈定模。陈定模原是拥
有9个乡、141个村、17万余人口的钱库区委书记。而龙港的开发前
景使这位基层农村干部热血沸腾,欲去龙港一搏。在得知他将被任命
为县城建委主任的消息后,他马上去找到县委书记和县长,满怀激情
主动请缨,强烈要求去龙港任职,并说我不要你拨款,只要给我政策
就可以……最后他如愿以偿地被任命为龙港镇委书记。
1984年6月3日,他从钱库坐船来到暂设在一个旧招待所的龙
港镇政府上任,镇里文书问这位陌生人:同志,你找谁?老陈说,我
是来镇里工作的……
建镇要有人有钱,要形成产业。但此时的陈定模仅有七八个干部,
8000元启动资金。既没钱,也没人,怎么办?陈定模说,当年我是一
靠嘴皮“”二靠地皮“”,靠解放思想后的三大改革“”来吸引农民进城。
嘴皮“”就是宣传;地皮“”就是出售土地使用权;敢为天下先的三“
大改革”:一是户籍管理制度改革,解决农民进城问题;二是土地有偿
使用制度改革,解决建城资金问题;三是发展民营经济改革,解决小
城镇的发展问题。
在县委支持下,他们规定:凡在龙港镇购地建房、经商办企业的
农民都可自理口粮、迁户口进龙港镇――就是说可以成为城里人了。
同时还作出谁建设,谁“投资,谁受益”的决定,在土地出让时根据不
同地段征收5000元到2000元不等的公共设施费。
当时他们组织了40余人的宣传队,带着龙港镇规划图到附近区
镇宣传龙港开发的新政策。1984年7月14日,《浙南日报》头版刊
出了龙港镇也来个“对外开放”的新闻,报道龙港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
强大的龙港“旋风”席卷了平阳、苍南两县,并影响到文成、泰顺、
瑞安等县(市)。
荒凉了几千年的龙港滩涂沸腾了,镇政府二户“一体”进城办天天
集市似的挤满了人。农民们用粗糙的手指在镇会议室龙港“规划图”上
指指划划,筹划自己的新梦想。大幅规划图换了一张又一张,镇干部
喜笑颜开地接待一批又一批前来咨询的农民,一次又一次回答相同的
问题……短短几个月内,就有五省十县2万多农民蜂拥而至。人们争
着把一捆捆的现金送过来,到原定截止的12月31日人们仍排着长
龙争着缴款。镇政府只得将缴款时间延迟到1985年元月1日凌晨。
当年申请到龙港建房落户的农民就有5000多户,共收到地价款近
1000万元,龙港镇一夜之间搬来了一个建设银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