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传感器应用实践 拓展阅读 3-4 中国编码器的自主之路.pdf

智能传感器应用实践 拓展阅读 3-4 中国编码器的自主之路.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编码器的自主之路

中国编码器的自主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中国的工业刚

刚起步。在早期,中国编码器市场主要被国外品牌所占据,如海德汉、SICK、

多摩川等。然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自动化产业的扩张,国内编码器市

场逐渐崛起。

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编码器产业主要以禹衡光学为代表。该公司在

1965年成立,并在1982年开始正式生产编码器。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禹衡光

学逐渐成为中国编码器市场的领先者。然而,在这个时期,国内编码器产业的整

体水平还比较落后,技术和设备的差距使得国内品牌难以与国外竞争。

2090

进入世纪年代后,随着自动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外编码器企业开始

在中国设立分公司和办事处,如堡盟、库伯勒等。这些企业的进入进一步推动了

国内编码器市场的发展。同时,国内一些企业也开始涉足编码器领域,如瑞普、

禹衡光学等。

在这个时期,国内编码器产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一方面,国内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等方面与国外品牌存在较大差距,导致

产品质量不稳定、精度不高。另一方面,国内编码器产业缺乏长期从事某一项目

的专业人才,这使得企业在产品研发、生产制造等方面难以形成核心竞争力。

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竞争力,国内编码器企业开始寻求与国外企业的合作。

例如,瑞普被安华高科技收购其编码器业务后成立全资子公司,这使得瑞普在技

21

术和市场上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进入世纪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

科技的不断进步,国内编码器产业逐渐走向成熟。一些真正具有实力的国内品牌

开始崭露头角,如长春禹衡光学、无锡瑞普等。这些企业在技术研发、生产工艺、

市场拓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逐步缩小了与国外品牌的差距。

所以,中国编码器的自主发展历史是一个不断追赶和超越的过程。在过去的

几十年里,国内编码器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转变。目前,中国的编

码器产业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竞争力,当然在高端市场和技术创新方面,我

们仍需不断努力,将传感器的精准和企业的精益求精、真诚守信作为坚守的原则,

用实干托起未来,用“工匠精神”铸就“中国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