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文言文中数词表示;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主要包括基数、序数、分数、倍数、概数等。
;;;二、序数
现代汉语中,序数通常由基数词加“第、初、老”等构成,如“第三、第五、初一、初六、老四、老八”等。文言文中表示序数有一种与现代汉语一样,不过这种情况很少见。
如: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更多的是用“次、其次、次之、次者”、“伯、仲、叔、季、长、末”(表示排行),“孟、仲、季”(表示季节)等来表示。如:
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苏轼《石钟山记》)
“长子”即“大儿子”。
②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次”即“下一个”、“再下一个”。
;另外,文言文中的“再”也表示序数,专指“第二次”。如:
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一战、再战、三战”
分别是“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去战斗”。
;三、分数
现代汉语中的分数常用“几分之几”的固定格式来表示,而文言文中的分数表示法相对来说要灵活得多。
1、当分母是十或百以上的整数,分子为个位数时,分母与分子连用,中间不用“分”和“之”如:
①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②藉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史记·陈涉世家》)
①中“十一”连用,即“十分之一”,
②句中“十六七”连用,即“十分之六”或“十分之七”。
;2、分母和分子之间用“分”和“之”,又分为以下四种情况:
(1)分母+分+之+分子
秦地,天下三分之一。(《汉书·地理志》)
“三分之一”这种表示法与现代汉语相同。
(2)分母+分+名词+之+分子,如:
方今大王之众不能十分吴楚之一(《史记·淮南衡山王列传》)
“十分吴楚之一”即“吴楚的十分之一”。
(3)分母+名词+之+分子,如:
大都不过三国之一(《郑伯克段于鄢》)
“三国之一”即“国都”的“三分之一”
(4)分母+之+???子,如:
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洪亮吉《治平篇》)
“十之一二”即“十分之一”或“十分之二”。
;四、倍数
现代汉语中的倍数通常由基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六倍”等。文言文中表示倍数有一种与现代汉语相同。如:
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洪亮吉《治平篇》)
文言文中表示倍数时,如果是“一倍”就用“倍”,如果是“五倍”有时还可以用“蓰”。如:
或相倍蓰,或相什百,或相千万(《许行》
“倍蓰”即“一倍、五倍”,“什百”即“十倍、百倍”,“千万”即“千倍、万倍”。
有时虽然不用“倍”字,但结合上下文,也不难理解。如:
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孙子·谋攻》)
“十、五”即“十倍、五倍”,“倍”即“一倍”。
;五、概数
概数,表示与实际数目相差不远。现代汉语中,它的表示法主要有两种:
1、基数词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二百多”、“千把人”、“十来种”、“四千左右”。
2、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七八(条)”等,习惯用语如“三五(个)”也表示概数。
;;;;六、虚数
文言文中,虚数以定数代不定数,是一种夸张的说法。与概数不同,概数表示接近事实,而虚数与实际数目相差甚远。文言文中的虚数,大致有两种情况:
1、极言其多。文言文中往往用“三、九、十二、十八、三十六、七十二、十、百、千、万、亿”等数词,它们作虚数时一般表示“众多”的意思,我们不能拘泥于字面作出牵强附会的解释。
如:
①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三”即“多次”。
②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九死”即“多次死亡”。
③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木兰诗》)
“十二卷”即言“军书多”。
④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朱元思书》)
“千”、“百”即“一声接一声地叫个不停”。
⑤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
“万颗子”极言数量之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OE 20.8-2020 海岸带生态系统现状调查与评估技术导则 第8部分:砂质海岸.docx VIP
- (高清版)DB15∕T 4089-2025 《工业企业碳流图绘制方法》.pdf VIP
-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汇编.doc VIP
- 江苏省2014定额解读(模板工程计算规则下).ppt VIP
- 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docx VIP
- 站用交直流电源系统技术规范第4部分:阀控式铅酸蓄电池.pdf VIP
- 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的心电图表现.pptx VIP
- 步步高家教机X2用户手册.pdf
- 新解读《GB_T 13863-2011激光辐射功率和功率不稳定度测试方法》最新解读.docx VIP
- 2025年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