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7城镇化新人教版.doc

新教材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教案第二部分人文地理第二章乡村和城镇课时47城镇化新人教版.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时47城镇化

1.城镇化的意义

(1)城镇化:一般是指乡村人口向城镇地区集聚和乡村地区转变为城镇地区的过程。

(2)城镇化主要标志:城镇人口增加、城镇人口占区域总人口的比例上升、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扩大。衡量城镇化水平的最重要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

(3)城镇化意义及表现

意义

表现

促进区域经济增长

有助于推动区域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改善产业结构;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会拉动内需,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可提高土地、水等资源的利用效率

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便于人们对污染物进行集中处理,提升环境质量;改善城乡居住环境

增强区域社会和谐

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使城乡居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逐渐趋同

2.世界城镇化进程

(1)时间进程

发展阶段

城镇化水平

主要特点

问题

发展新趋势

A:初期阶段

低于30%

区域经济中第一产业所占比例较大。城镇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处于城镇化低水平时期

发展水平缓慢提高

B:中期阶段

30%~70%

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快速发展

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加速发展,出现郊区城镇化现象

C:后期阶段

超过70%

城镇化水平比较高,城镇人口比例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城区再现衰落迹象

增速趋缓,出现逆城镇化现象

(2)地区差异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

时间

早晚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

速度

快慢

趋缓(甚至停滞)

原因

城镇化已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镇人口比重

大小

较小

原因

起步早,城镇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镇化水平一般较低

所处阶段

后期阶段

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

城镇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逆城镇化现象

城市发展不合理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地区和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城镇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等环境问题。

(2)社会问题: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

4.地理信息技术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

(1)在城市管理中的应用: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对各类空间信息的储存、分析和处理功能,结合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定位、导航功能,可为市民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搭建信息平台,提供便利。

(2)在城市规划和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地理信息系统依托其强大的数据管理、图层分析、制图等功能,为政府、企业等提供全方位的应用服务。

1.城镇化进程的时间差异

2.城镇化进程的四个阶段——城镇化、郊区城镇化、逆城镇化及再城镇化

城镇化

郊区城镇化

逆城镇化

再城镇化

表现

人口由乡村转向城镇,乡村地域转变为城镇地域

人口、产业由市区迁往郊区及郊区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市中心衰落,城镇总人口增加

人口继续迁往中小城镇和乡村,大城市人口出现负增长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促使人口和产业向城镇集中,城镇数量和规模逐渐扩大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城镇人口为追求更好的生活环境,中小城镇和乡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环境优美

开发市中心衰落区,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图解

联系

都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它们之间是一个持续发展的动态过程,城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郊区城镇化,随后出现逆城镇化,最后为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又出现再城镇化

3.城镇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②有利影响:平整土地、修建水利工程、绿化环境,如铺透水砖、建设雨水花园、增加绿地,可以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不利影响

不利影响

表现形式

人口问题

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就业压力加大,失业人数上升,导致部分低收入者陷入贫困

住房问题

居住环境差;住宅质量低劣、设备缺少、住房破损;房价昂贵、空房率上升;出现贫民窟

交通问题

交通拥堵,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交通事故频发;公共交通发展缓慢;停车位紧张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困难、失业现象严重;贫困问题,特别是失业者、技术过时者和缺乏充分教育的群体增加;人口老龄化;内城经济衰退

②有利影响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3)生态城市建设

①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②使城市景观尽可能与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良性循环。

(2022·全国文综乙)中心城区通常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