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陶瓷鉴定术语
口磕——器物口部受外力撞碰出现的大小不等的缺磕伤痕。冲口——器物口部因与它物相碰而出现的裂纹,长短不等,
多出现在碗、盘类瓷器上,也有外冲里不冲的现象。毛口——口边的釉面间断脱缺。
磨口——口边出现伤损后,将其磨去一部或大部甚至全部。毛边——器物口面的覆釉因伤全部脱落。
重皮——器物口部因受重伤所出现断面隐患,但外观尚完整;胎釉已分裂却未剥离,往往一触即脱落。棕眼——瓷物
釉面气泡在窑中融裂爆破后,未曾弥和而形成的小孔。
釉——瓷胎面上有油污,所施的釉未能全部附普出现的漏胎现象。漏釉——器物施釉时,局部有透漏而露胎无釉。
片纹——瓷器釉面上出现的长短不一的相互交错的细裂纹片,与开片略同。软道——瓷器釉面久经摩擦而出现的细微
丝纹。
冷墨——本不应出现片纹的器物,但在釉面上出现了一、二条纹路,胎体已透或未透。失亮——器物釉面或彩绘的表
现,被硬物划破后留下的伤痕。
伤釉——由于釉与其它物体磨擦,致命釉面局部损伤。剥釉——由于釉面受酸、碱、盐的侵蚀,或器物入土受浸而使
釉面脱落。磨款——故意磨去青花、红彩等款,冒充其它年代器物。
磨底——足底内原来有釉,由于某种目的,如有意冒充其它年代而把釉磨去。复烧——二次入窑烧烤。
烟熏——用香烟熏作旧,嗅之有味。配腿——香炉、马、兽等的腿或足已残伤不全,而进行补腿。
配盖——用朝代不同器物的盖相配。炸纹——器物的颈、肩或腹部受撞击后,出现放射鸡爪纹。水锈——器物长期
受土埋水浸,有灰黄、铁红或铜绿色等化学物质粘附于器表。补釉——在器口磕缺部分或磨口处,敷以釉汁,入火烧
之。
出土——仿古各类器物,有意长期埋入地下,以期整亲如旧,低温铅釉和五彩、粉彩等器,尤其易于氧化或腐蚀。
镶嘴流——壶流已消失,用其它嘴镶补。后刻阴款——在器物上用钻石工具刻款,不施釉,或刻后施釉入窑烘烧,后
刻的字口,釉的切面有些不齐,且釉边不光滑。
后作阳文款——在器物底部,后刻阳文款字而填以釉,或用釉堆写款识,多不够清晰。
紫口铁足南宋修内司官窑特征之一。此其一脱胎含铁量较高而呈黑灰色,烧时因器口釉下流,釉层簿胎色微露而呈紫
色。此名最早见于明曹昭《格古要论》,明清两代野史杂记中谈宋官窑者多据此加以引伸。
金丝铁线宋哥窑瓷器釉饰特征之一。以釉面开片,其纹如冰裂为其特色,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
致,出窑时用草木灰涂抹器表,是草灰侵入裂纹内,纹片即呈黑色;以后在黑纹片之内又续开细小裂纹,日久又呈褐黄
色,两种纹片一黄一黑,因有金丝铁线之称。此语仅见于《南窑笔记》一书。
堆脂明人对宋窑瓷器釉质描绘用语。最早见于明代高濂《遵生八簽》,有汝窑余常见之,其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
脂记载;《清秘藏》、《博物要览》二书所记均来源于此。后人对釉质肥润的瓷器多用堆脂形容之。
泪痕宋定窑瓷器釉面的特征之一。因外部釉厚下垂,象落泪厚留下的痕迹,故名。最早见于曹昭《格古要论》
文中有外有泪痕者是真句,以此作为鉴别真假定窑的唯一标准。《清秘藏》、《博物要览》等多引用之。
蚯蚓走泥纹北宋后期禹县均窑所烧宫廷瓷器釉面特征之一。因施釉后晾坯干燥不当,釉层产生裂痕,烧制过程中釉使
裂痕弥合,但有形如蚯蚓走泥(蠕动)后遗留的痕迹,故名。禹县古瓷窑遗址虽已发现近百处,然蚯蚓走泥纹只在均台
遗址大量发现。
蟹爪纹瓷器釉面的纹片如蟹爪,故名。最早见于明代曹昭《格古要论》官窑条记载色好者与汝窑相类。。
冰裂纹亦称开片。釉面裂纹形同冰裂,故名。因胎釉膨胀系数不同所致,过早出窑使瓷器骤然遇到冷空气也能产
生冰裂。宋代哥窑瓷器以冰裂纹为主要特征。宋代以后景德镇窑历代都有仿烧哥窑瓷器。
芒口对瓷器口部无釉者的称谓。北宋苏轼《志林》曾有真玉须定州磁芒所不能伤者乃是的说法;南宋陆游《老学
庵笔记》也有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的记载;则此芒字似有锋芒的含义。证以《吴
越备史所载:吴越贡宋定瓷有镶金银口者,不镶金银口的仍占多数,使用时锋利的口缘会划破口唇,因此不堪使用,只
能专用汝窑瓷器。
花口五出亦称五出口。指瓷器的口部为五花瓣者。系仿照花卉形式制作。唐人诗中咏赞花卉,有花口五出
句,此名盖来源于此。碗口为四瓣或六瓣时,则称四出口或六出口,六瓣以上的则统称葵瓣口或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