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第9课说“木叶”林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为何诗歌中的意象与日常词语的含义不尽相同?
林庚(1910-2006),字静希,福建福州人,著名学者、诗人。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中文系。当时,林庚先生与吴组缃、季羡林、李长之四名学生风流倜傥,才华出众,被称为清华园里的“四剑客”。他专于中国文学史,尤长于楚辞、唐诗研究,并将创作新诗和研究唐诗完美地统一起来。主要著作:诗集《夜》《春野与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问路集》等,古典文学专著《诗人李白》《中国文学简史》《诗人屈原及其作品研究》《天问论笺》《新诗格律与语言的诗化》等。一、走近作者
1.速读文章,勾画各段重点句,理清文章思路。二、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3):从屈原《九歌》开始,“木叶”为诗人所钟爱。——提出问题第二部分(4-6):“木”被人喜爱的原因,分析“木”的两个艺术特征——分析问题第三部分(7):概念相去无几的词语,艺术形象几乎是一字千里——总结问题
1.请速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三、问题探讨(1)如何解释“树叶”简化为“叶”?追求文字洗练(2)为何杜甫舍弃“叶”保留“木”呢诗人的创造性
“高树”与“高木”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树怎样的特点?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木怎样的特点?
饱满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空阔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高树”与“高木”
2.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意象联系想到的形态联系想到的颜色联系想到的触感联系想到的意味木叶树叶
意象联系想到的形态联系想到的颜色联系想到的触感联系想到的意味木叶落叶枯黄干燥空阔、疏朗树叶繁茂的枝叶绿、褐绿湿润绵密
1段:“木叶”蕴含的情感更加深厚。4段:“木叶”中含有“落叶”的因素。6段:“木叶”比“树叶”更干燥、微黄、疏朗。6段:“落木”比“木叶”更空阔,斩断柔情。“木”的两个艺术特征。①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②形象上,有落叶的微黄和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3.《说“木叶”》中所说的“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罕见,“柳”“梅”“月”“鸿雁”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带有某些特定的意蕴。品读下列诗句,探究古代诗词中的“柳”经常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中,能引起哪些联想,具有怎样的暗示性。
1.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2.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周邦彦《兰陵王》)
诗词中的“柳”:(1)出现在离别之际。【跨越时间】“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因“柳”常常代表着浓浓的春意,而且年年复年年,总是绿意葱茏,但是人事变迁,沧海桑田,没有定数,所以“柳”又会引发诗人对时光易逝、年华易老、盛衰无常的感慨与伤痛。
(2)出现在思念故乡的场景中。【跨越空间】古人喜欢种柳,故园家乡都可以见到柳树。柳成了家乡的间接信息,见到他乡之柳也会想到故乡。思乡之情也最容易在杨柳拂人的春季发生,树茂景荣让人反思情感上的无可寄托,于是想起杨柳就醒悟到原本应该留在故土。
4.学了本课,思考下面的诗句符合本文的观点吗?“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篇说理文的不足之处:论证不全面,未能从反面论证自己的观点;结论不具有普遍性;但不能抹杀本文给读者带来的丰富启示。
本文的亮点?
1.说理过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本文对学习诗歌的启发(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外。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2)鉴赏诗歌,不但要理解表层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之意。——丰富性四、总结
1.《学习笔记》的对应课后作业。2.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和“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两句为例,谈谈杜甫对屈原的继承与发展。(100字左右)五、作业布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三起)上册英语人教版期末测评卷(无答案,无音频,无听力原文).pdf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2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 (共5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件(共30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2《齐桓晋文之事》课件共33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3《庖丁解牛》课件(共29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观潮》 课件(共19张PPT).pptx
- 1-3《庖丁解牛》课件(共32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pptx
- 2.《花的学校》课件(共21张PPT).pptx
- 2.《花的学校》说课课件(共28张PPT).ppt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