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VIP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9

新疆乌鲁木齐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卷共8页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文学,是伴随着声音生成而传播的,并通过奇妙的声音感染人心。《诗经》中的部分诗,在纳入礼乐制度之前,以唱诵的形式流传着,进入礼乐制度中,则成了乐教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以洪钟雅音呈现出来。“楚辞”原来就是唱诵的,与楚歌关系亲密。屈原的《离骚》与祭祖诵诗有关,《九歌》更是对民间祭词的改造,《九章》是行吟泽畔的悲歌,《天问》是愤懑时的呵问。

汉末以来,学人起先有意识地探讨音理,这种对音理探求的标记就是韵书的产生。现知最早是东汉人服虔“始反音”,即懂得了反切,相识到一个音节单位可以分割为声母和韵母两部分,并用两个字相切而成音。三国时的李登,著有《声类》十卷,其书已佚,但唐人记载其“以五声命字,不立诸部”。“不立诸部”,就是不用部首,“五尚命字”就是用唇、舌、齿、牙、喉五声为汉字分类,按发音部位分类汉字,这是就反切上字来讲的。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等人发觉了平、上、去、入“四声”,相识到一个音节有平上去入不同的声调,并有意识地调整文学诵读的古韵和声调,以形成更为抑扬顿挫的效果。于是出现了沈约《四声》、夏侯咏《四声韵略》一类的著作。

历史上宏大的作品往往并世而出,且南北并峙:当苏州吴县的陆德明发愤著《经典释文》,“考名物之同异,显声读之轻重”的同时,河北临漳的陆法言等八人,专心探讨音韵,“论南北是非,古今通塞”,经过陆法言十多年的反复斟酌,最终完成了《切韵》五卷。《切韵》是我国历史上最科学的一部学术著作(曾运乾语)。该书是为了“广文路”和“赏知音”,因为“凡有文藻,即须明声韵”(《切韵序》),使燕赵的“重浊”之音和吴越的“轻浅”之韵相得益彰。其后唐孙缅的《唐韵》、宋陈彭年的《广韵》等,都是在《切韵》的基础上有所增补而成。

六朝以来学者重视“音”读,与文章的诵读有很大关系。《楚辞音》的作者释道骞善读《楚辞》,“能为楚声,音韵清切,至今传《楚辞》者,皆祖骞公之音”(《隋志》)。《楚辞音》就是为了诵读《楚辞》。同理,《毛诗音》是为了诵读《毛诗》,《史记音》是为了诵读《史记》。刘勰《文心雕龙》认为,文体就像人体,一篇胜利的文体必需有抑扬顿挫的“宫商”,就犹如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必需具备“声气”一样。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声音的感染力有时可以超越或者提升内容的力气。

在那个追远的写本时代,得一卷书真是不简单,一旦得到,爱不释手,反复吟诵自由情理之中。晋代文学家束哲有《读书赋》,今残缺不全,其中记载耽道先生读书的情景:“垂帷帐以隐几,被纨素而读书,抑扬嘈囋,或疾或徐,优游蕴籍,亦卷亦舒。颂《卷耳》则忠臣喜,咏《蓼莪》则孝子悲,称《硕鼠》则贪民去,唱《白驹》而贤士归。”这种读书,灵魂与声音,都与古圣先贤相融会。读书到了激烈处,可以长笑,可以傲啸,可以痛哭,可以吟唱,甚至于载歌载舞。中古时期韵书的兴盛,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那个时期读书人的状况。

(摘编自伏俊琏《中古音学著述与文学诵读》)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之前,汉字不存在四声,即汉字没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

B.四声与“五声命字”亲密相关,它就是从“五声命字”分类法基础上发展演化而来。

C.《隋志》对释道骞评价很高,认为他编纂的《楚辞音》是人们诵读《楚辞》的范本。

D.刘勰认为,拥有抑扬顿挫的文章就是胜利的文章,因为声音可以更好地传递思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举出《离骚》《九歌》《天问》等,证明中国文学随声而传、以声感人的观点。

B.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文献资料,既精确又精当,既佐证了观点,又充溢了内容。

C.文章主体部分大致按时间先后进行论述,这样支配符合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

D.文章立足于当下的探讨方法和探讨成果,对古代音韵学的特征与规律进行阐述。

3.依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深化探讨古人探求音理的韵书,有助于我们驾驭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学问。

B.陆德明所著《经典释文》是一部堪与陆法言的《切韵》同日而语的中古音学著作。

C.由第四段内容可知,《百赋音》《文选音》应分别是为了诵读《百赋》和《文选》。

D.依据束皙《读书赋》读书情景的描述可知,古人读书特殊留意声音与情感的投入。

【答案】1.C2.D3.A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实力。

A.“在齐梁时期的周顺、沈约之前,汉字不存在四声”错误。依据原文其次段“齐梁时期的周颙、沈约等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5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