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1/NUMPAGES1
中医药在农村结核病防治中的应用
TOC\o1-3\h\z\u
第一部分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历史渊源 2
第二部分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理论基础 4
第三部分中药单方、复方及其配伍原则 6
第四部分中医外治对结核病的辅助治疗 8
第五部分针灸疗法在结核病中的作用机制 12
第六部分中药免疫调节对结核病患者的意义 14
第七部分中医药与西医结合防治结核病的优势 17
第八部分中医药在农村结核病防治中的推广策略 19
第一部分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历史渊源
关键词
关键要点
【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历史渊源】:
1.中医最早对结核病的认识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将其归为“肺痿”等范畴,认为其病因主要为肺气虚损、邪气侵袭。
2.到了汉代,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对结核病进行了进一步论述,提出了“虚劳”、“咳血”等证候,主张以“益气养阴,止咳平喘”为治法。
3.宋代,医圣张元素在《珍珠囊》中提出了“肺痨”的名称,认为其病因主要是“肺气虚弱,邪热熏蒸”,并提出“补气固肺,清热化痰”的治疗原则。
【中医药治痨原则的演变】:
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历史渊源
结核病,古称“痨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的结核病论述
《黄帝内经》中对结核病的认识最早见于《素问·咳论》,其中提到:“肺痈咳甚,色白善怒,唾脓血者,死。肺痈,脉浮而数,身热,咳唾脓血者,死。”这段文字形象地描述了结核病的临床表现,如咳嗽、咯血等症状。
《灵枢·邪客》中也有关于结核病的论述:“肺痈,其脉浮而数,身热,咳唾脓血,久不差者,死。”这一段落的记载进一步补充了《素问》中对肺痈的认识,强调了肺痈病程较长,病情严重,预后不良。
汉代医家的结核病认识
汉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首次详细地记载了结核病的症状和治疗方法。他在《金匮要略·咳嗽上气喘急篇》中提到:“肺痿之病,虚劳喘急,昼夜不得卧,饮食失味,体重减削,面赤颧红,咳嗽气短,手足逆冷,其脉沉迟浮数,治宜甘温以补肺脾,养营以益气血。”这一段文字不仅描述了肺痿(结核病)的临床表现,还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原则。
隋唐时期医家的结核病研究
隋唐时期,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进一步丰富了对结核病的认识。他将结核病分为“肺痿”和“肺痈”两种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法。其中,《千金翼方·肺痿诸病》中记载:“肺痿,虚劳喘急,昼夜不得卧,饮食失味,体重减削,面赤颧红,咳嗽气短,手足逆冷,其脉沉迟浮数,治宜甘温以补肺脾,养营以益气血。”这一段文字与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记载相类似,进一步强调了补肺益气的治则。
宋元时期医家的结核病研究
宋元时期,医学家李杲在《内科摘要》中提出了“肺痿”的病因学说。他认为,肺痿是由“肺气不足,外邪因之而入”所致。这一理论对后世中医药治疗结核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医家的结核病研究
明清时期,医学家叶天士在《临证指南医案》中提出了“肺痨”的治疗原则。他主张:“肺痨之证,初起宜清肺化痰,延及胸中,宜滋养肺肾。”这一治疗原则被后世医家广泛采用,成为中医药治疗肺痨的重要指导思想。
近代中医药的结核病研究
近代以来,随着西医进入中国,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作用一度受到质疑。但随着中医药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结核病病因病机的深入研究,中医药在结核病防治中的优势逐渐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黄帝内经》
*《伤寒杂病论》
*《千金翼方》
*《内科摘要》
*《临证指南医案》
第二部分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理论基础
中医药防治结核病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
1.病因学基础
*邪实正虚相结合:结核病的发生是外邪(结核分枝杆菌)侵袭人体与人体正气亏虚相互作用的结果。外邪侵袭导致肺气受损,正气亏虚则难以抗御外邪,两者相结合导致结核病的发生。
*肺肾相关:中医认为肺主气,肾主水,肺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肾精充足,肺气得以滋养,免疫力增强。肾精亏虚,肺气耗损,抗病力下降,易患结核病。
2.病理演变规律
*初起阶段:邪气初侵,肺气受损,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等症状。
*进展阶段:邪气深入肺脏,破坏肺组织,形成肺结核病变,表现为剧烈咳嗽、咳痰带血、胸痛等症状。
*衰弱阶段:正气衰败,邪气猖獗,肺肾两虚,机体衰竭,表现为咳血、咯血、全身乏力、消瘦等症状。
3.治法原则
*扶正祛邪:扶持正气,增强机体免疫力;祛除邪气,控制结核分枝杆菌的生长繁殖。
*滋阴清肺:滋养肺阴,润肺止咳,清热化痰。
*温阳化瘀:温补肾阳,促进血液循环,化瘀散结。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50147-2010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高压电器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 森林防火安全教育.ppt VIP
- 22G101 三维彩色立体图集-立体图集剪力墙柱平法标准构造详图及三维示意图.docx VIP
- 2025年下半年杭州市上城区丁兰街道办事处招聘编外工作人员11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子宫颈癌筛查规范(2025年版)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拆除既有跨铁路单孔空心板梁桥施工方案.pdf VIP
- 智能语音质检解决方案.pptx VIP
- 《勾股定理》评课稿.docx VIP
- 20.《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1).docx VIP
- MBA课堂不会教你的:街头生意经.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