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21/NUMPAGES24

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

TOC\o1-3\h\z\u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 2

第二部分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 5

第三部分辨证论治中的黄疸类型 6

第四部分中药汤剂的具体方药组成 8

第五部分中药灌肠的应用方法 13

第六部分针刺疗法的穴位选择 16

第七部分推拿手法在黄疸治疗中的作用 18

第八部分中医护理疗效的分析评估 21

第一部分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

关键要点

阴阳失衡

1.新生儿黄疸多由胎儿胆红素代谢异常所致,而中医认为黄疸乃阴阳失衡,湿热蕴结所致。

2.胎儿在母体内属于阳盛阴虚的状态,出生后阴阳失衡,阳气郁滞,气血运行不畅,导致胆红素代谢异常。

脏腑失调

1.脾为运化水湿之脏,脾虚湿盛会导致胆红素运化障碍,郁积于体内。

2.肝为疏泄之脏,肝郁气滞可影响胆汁的分泌和排泄,加重黄疸。

3.脾胃虚弱,运化失职,则水湿不能正常代谢,形成湿热,蕴结于脏腑,导致黄疸。

气血瘀滞

1.气血运行不畅,淤滞于肝胆,阻碍胆汁分泌和排出,加重黄疸。

2.气滞血瘀者,面色晦暗,口苦咽干,烦躁易怒,黄疸较重。

湿热蕴结

1.湿热之邪蕴结于肝胆,阻碍胆汁代谢,加重黄疸症状。

2.湿热蕴结者,黄疸呈黄绿色,大便粘腻,舌苔黄腻。

邪毒侵袭

1.母体或新生儿感染外邪,如风热、湿热等,可导致新生儿黄疸。

2.外邪侵袭,郁积于肝胆,影响胆汁代谢,加重黄疸。

经络不通

1.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阻碍胆汁排出,加重黄疸。

2.经络不通者,黄疸分布不均,局部或一侧黄疸较重,伴有疼痛、压痛等症状。

中医护理的理论依据

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理论依据基于中医药理论中的以下基本原则:

阴阳平衡理论

*黄疸被认为是阴阳失衡的结果,阳气过盛,阴气不足。

五行学说

*肝胆属木,与脾土相克。黄疸被认为是肝胆火旺克伐脾土所致。

五脏六腑关联理论

*肝胆与脾胃相表里,肝胆火旺可影响脾胃功能,进而加重黄疸。

经络学说

*胆经、肝经与脾经相连,肝胆火旺可通过经络传递,影响脾胃。

气血津液理论

*黄疸的发生与气郁、血瘀、津枯有关。气郁可导致血瘀,血瘀阻滞经络,阻碍气血津液运行而生黄疸。

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

基于上述理论,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

调理阴阳平衡

*通过选用清热泻火、益气养阴的中药,调和阴阳,改善肝胆火旺和脾阴不足的状况。

疏肝利胆

*应用疏肝理气、清利胆湿的中药,疏通肝胆经络,促进胆汁分泌和排泄,减轻黄疸。

健脾益胃

*使用健脾益气、化湿和胃的中药,健运脾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而降低黄疸。

活血化瘀

*选用活血化瘀、行气通络的中药,促进血瘀的消散,改善经络运行,解除气血阻滞,缓解黄疸。

益气生津

*应用益气生津、滋补脾胃的中药,补充津液,缓解津枯,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黄疸。

循经取穴

*根据中医经络理论,选取相应的经络穴位进行推拿、按摩或针灸,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促进黄疸消退。

临床研究证据

大量临床研究证实了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的有效性:

*一项研究表明,针刺足三里穴可有效降低新生儿黄疸水平,缩短黄疸消退时间。

*另一项研究发现,中药茵陈蒿汤联合蓝光照射,对新生儿黄疸具有协同降黄作用。

*一项系统评价表明,中医护理对新生儿黄疸具有明显的降黄效果,且安全性良好。

结论

中医护理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通过调理阴阳平衡、疏肝利胆、健脾益胃、活血化瘀、益气生津和循经取穴等方式,发挥降黄作用,为新生儿黄疸治疗提供了安全有效的非药物选择。

第二部分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

关键词

关键要点

【肝气郁滞】

1.肝主疏泄,若肝气郁滞,则疏泄不利,导致胆汁运化障碍,胆红素排泄受阻,形成黄疸。

2.新生儿肝气不足或遇外界刺激(如环境嘈杂或过分包裹)导致肝胆功能失调,容易发生肝气郁滞。

3.临床表现:黄疸呈橙黄色,皮肤和巩膜黄染均匀,伴有精神反应迟钝、嗜睡、拒奶、大便溏泻等。

【脾虚运化失常】

黄疸的中医病因病机

病因

*肝气郁滞:肝脏具有疏泄、化瘀和藏血的功能。若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导致血瘀阻滞,即可形成黄疸。

*肝胆湿热: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腻之物,脾失健运,湿热内生,蕴结于肝胆,化生热邪,熏蒸于肌肤而成黄疸。

*血热妄行:外感热邪或内伤火热,热邪侵袭血分,血热妄行,外溢于肌肤,出现黄疸。

*脾虚湿盛:脾主运化水湿,脾虚则运化功能减弱,水湿内停,聚而成痰,阻滞经络,形成黄疸。

病机

*肝胆气滞血瘀:肝气郁结,气机不畅,阻碍血行,导致血瘀滞留,外溢于肌肤。

*

文档评论(0)

布丁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 重庆微铭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浙江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05191485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