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5篇.pdfVIP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5篇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两汉时期经济发展为我国两汉盛世奠定基础。培

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使学生对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作用与反作用有一个

初步认识。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用谈话法,师生互动,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分析问题概括问

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两汉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期,这和两汉

四百年的政治统一文化积累是分不开的。

[重点和难点]

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是本课的重点子目。

如何正确分析认识两汉时期经济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一个难点。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方式与方法]

以讨论为中心的综合启发式教学

[授课过程]

一教师可以导入框中的歌谣导入新课。

二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三个方面讲解:

1农业成就:

第1页共19页

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2丝织业:汉朝丝织品已使用提花机。

3冶铁:杜诗发明水排,利用水利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

三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中央统一铸造发行五铢钱,

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关于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重点介绍汉武帝时将地方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

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关于两汉商业的繁荣情况,可将重点放在介绍长安洛阳

的繁盛,包括城市的规模布局商业活动等方面。可结合本课的活动与探究进行讲

解。

四讲完全课,教师可对农业手工业商业三者间的关系,让学生动手制作图表展

示。对两汉经济繁荣原因的分析。对于程度较好班级,可鼓励学生自由讨论回答,

对于程度较差的班级,教师应提示启发,引导其回答,最后进行小结。

五作业:课后习题

附:板书设计

一农业成就:

1汉武帝和东汉明帝时,两次治理黄河;

2东汉明帝时派王景治理黄河。

二丝织业:汉朝使用提花机。

三冶铁:杜诗发明水排,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四经济措施:

1汉武帝将盐铁经营权铸币权,收归中央;统铸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

统。

2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称为东西二京,商业区叫市。

初一《历史》教学设计教案2

一教学目标:

第2页共19页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郑和下西洋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

本情况,了解明清时期中国与外国经济文化交流的来往路线的大致情况。

(二)过程与方法:结合地图,弄清西洋的概念,完成郑和下西洋盛况表,并与

同一时期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作一简单比较,认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

的壮举。

(三)情感与态度:郑和下西洋是我国航海世上的壮举,对促进我国与亚非国家

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大作用。认识外国贡使制度是明朝大国至上的一种反映。

认识利玛窦等人来华的主要目的是传教,为了便于传教也带来了西方的科学技

术。

二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问题探究法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明朝早期,经济发达,国力强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相对活跃和频繁,其中,

郑和下西洋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外国贡使制度也说明了这一点。

《二》郑和下西洋:

提出问题,学生看书,师生共同解决:

1“西洋”指哪里?(学生看课本注释)明朝时,将今南海以西的海洋及沿海各

地,统称为西洋;南海东部及其附近诸岛,通称为为东洋。

2郑和下西洋的条件:(学生讨论,教师总结)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

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为郑和下西

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

3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4谁能介绍一下郑和的生平?(学生概述)

5读《郑和下西洋路线图》,说出郑和下西洋的时间次数航线规模意义。

6根据课文内容和宝船模型,就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归纳制作一个表格。

7教师提供欧洲新航路开辟

文档评论(0)

180****8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