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化学地图师——门捷列夫
少年不知家愁
1834年2月7日,门捷列夫生于俄国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市,他是父母14个孩子中最小的。父亲是中学校长,但门捷列夫出生后不久因眼疾突然双目失明而被辞退。微薄的退休金难以维持生计,全家搬进附近一个村子里,因为舅舅在那里经营一个小型的玻璃厂。
依靠舅舅的支持,门捷列夫的母亲艰难的抚养着8个尚未成年的小孩,维持着全家人的生活。工人们熔炼和加工玻璃的场景,对他以后从事与烧杯、烧瓶打交道的化学研究产生很大影响。门捷列夫自幼聪明,7岁时和十几岁的哥哥一起考入市中学,在当地轰动一时。但是,门捷列夫学习不太努力,偏爱自然科学,讨厌拉丁语,甚至中学毕业时和同学到学校郊外山顶焚烧拉丁语书相互庆贺得以解脱——少年不知家愁,50年后衣锦还乡方知悔。
1848年,14岁的门捷列夫失去了父亲,不就一个姐姐也去世了。更为不幸的是,作为生活来源的由母亲经营的玻璃厂也因火灾而破产。此时,1849年春,门捷列夫中学毕业了,母亲已经57岁了,望子成龙的老母决心变卖家产,携两个未成年的孩子背井离乡——他们经过两千多公里的马车旅行来到莫斯科,因门捷列夫中学成绩不好,为幼子谋求上大学的机会未能如愿。母亲不甘心,决定再往西的圣彼得堡。她决心,再不行就去柏林,直至巴黎。
在圣彼得堡也不顺利,最后只好来到圣彼得堡大学附属的师范学院——这是父亲的母校,幸运的是,此时的校长正好是父亲的同学。于是,经特殊照顾,1850年门捷列夫得以官费生待遇入该院理学部学习。不久(同年9月),竭尽全力的母亲安息他乡,16岁的门捷列夫成为孤儿。凛冽的寒风中,身无分文的门捷列夫孤零零的站在母亲的坟头,他终于体会到了母亲的用心良苦,他开始发奋,决心以聪明的头脑和远大旳理想报答母亲的宏愿。
只过了一年,门捷列夫就成为优等生。紧张的学习之余,他还撰写科学简评得到少量稿费。1854年门捷列夫大学毕业了,并荣获学院的金质奖章,被分配到克里米亚地区中学任教。不久,因当地发生战争而离职,门捷列夫决定回到圣彼得堡大学做无薪讲师,并专攻无机化学研究。1856年,门捷列夫获得了硕士学位。1857年,门捷列夫被聘为圣彼得堡大学副教授,年仅23岁。
1859年,门捷列夫被选拔去德国、法国留学,在海德堡受到本生的指点。1860年,作为俄国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受政府委派,门捷列夫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第一次国际化学大会。1861年,门捷列夫回国,任职于圣彼得堡工艺学院。1865年,门捷列夫被圣彼得堡大学授予博士学位。1867年,33岁的门捷列夫被圣彼得堡大学聘为化学教授。1869年,门捷列夫因元素周期律成名天下,母亲终于可以在九泉之下安息了。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1857年,门捷列夫担任化学副教授以后,负责讲授“化学基础”课。为了有合适的教材,他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化学原理》。在为《化学原理》一书考虑写作计划时,门捷列夫深为无机化学的缺乏系统性所困扰。于是,他开始收集每一个已知元素的性质资料和有关数据,把前人在实践中所得成果,凡能找到的都收集在一起,并用卡片进行分类。人类关于元素问题的长期实践和认识活动,为他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当时科学家已经发现了63种化学元素,但是这些元素的性质显得杂乱无章。
此前,自1789年拉瓦锡首次对物质分类以来,曾经有一些化学家试着将这些元素按照各自的化学性质整理成周期表。1829年,德国化学家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观点,把当时已知的44种元素中的15中分成5组,指出每组的三元素性质相似,而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等于较轻和较重的两个元素原子量之和的一半。例如,钙、锶、钡性质相似,锶的原子量大约是钙和钡的原子量之和的一半。氯、溴、碘以及银、钠、钾等元素也有类似的关系。然而,只要认真一点,就会发现这样分类有许多不能令人满意的地方,所以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在门捷列夫思考问题的过程中,科学家也不断地提出新设想。例如,1862年法国人尚古多提出了关于元素性质的“螺旋图”,1864年德国人迈耶发表了“六元素表”,1865年英国人纽兰兹发现了关于元素性质的“八音律”。这些成果均不太理想,它们在一定深度和不同角度客观的叙述了元素间的某些联系,但由于这些科学家没有把所有元素作为整体来概括,因此没有找到元素正确分类原则。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门捷列夫又走出实验室,开始出外考察和收集整理资料。1859年,门捷列夫在德国海德尔堡进行科学深造,他集中精力研究了物理化学,为探索元素间的内在联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862年,门捷列夫对巴库油田进行了考察,对液体进行了深入研究,重新测定了一些元素的原子量,对元素的特性有了深刻的了解。1867年,他借应邀参加在法国举行的世界工业展览俄罗斯陈列馆工作的机会,参观和考察了法国、德国、比利时的许多化工厂、实验室,大开眼界,丰富了知识。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增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