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4广东一模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
广东一模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
测试一于3月13日开考!为方便大家巩固练习,小编为大家
整理了2024广东一模语文试卷真题及答案,供大家下载。
广东省2024届高三一模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无论是司马迁的“发愤著书”还是韩愈的“不平则鸣”
都未能得到宋人的呼应,因为这两个命题都含有发牢骚之意,
与宋人的中和诗论相左。但导源于这两个命题的“诗穷而后
工”之说,却得到宋人的广泛认同。
这一命题见于欧阳修《梅圣俞诗集序》中的一段话:“然
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它不仅揭示出古代诗
人创作的规律,即真正优秀的作品总是出现于诗人屡经生活
的磨难之后,而且总结出个人的阅历遭遇(“蕴其所有而不
得施于世”)与诗歌的情感内涵(“忧思感愤之郁积”)之间
的因果关系。欧阳修所说的“穷”是指一种政治处境,而非
“穷饿其身”的经济状况,因此,“忧思感愤之郁积”往往
表现为深沉的忧患意识,而非穷酸的牢骚不平。
更多的宋诗人从社会阅历的角度来理解“诗穷而后工”。
他们普遍认为,命运的不幸使得诗人有可能更广泛地接触社
会生活,扩大观察的视野,并更深刻地体验到现实人生的底
蕴。一方面,“穷于世者”往往将压抑的情绪全部寄寓于诗
歌之上,以诗歌作为痛苦人生的镇痛剂,因而能在诗艺上精
益求精;另一方面,“穷于世者”相对退到社会的下层,对人
生世相有更深刻的体察,对天地事物有更透彻的认识,从而
写出符合人情物理,引起读者共鸣的优秀作品。真正伟大的
作品,很难产生于高坐庙堂或养尊处优的生活。命运之“穷”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向诗人伸出了幸运之手,使之流芳百世。
宋代还有人从天命角度解释“穷而后工”现象,把“穷”
看成是上天对优秀诗人的奖赏或惩罚。前者是对欧阳修观点
的引中,视不幸的遭遇为上天的恩赐,如苏轼在评论杜甫时
所说的“诗人例穷苦,天意道奔逃”“巨笔屠龙手,微官似
马曹”等语便是此意,以为上天有意安排诗人经历人间难免
之不幸,使他发之于诗,传之万年。这种说法或许带有宋人
调侃的意味,即将人生的缺憾化解为艺术的慰籍。后者是对
欧阳修原意的误读,“穷而后工”被倒置为“工而后穷”,比
如南宋诗人赵蕃的理解和发挥:少陵流落白也窜,郊岛摧
埋终不起。是知造物恶销(刻画,描写),故遣饥寒被其体。”
这种观点与其说是欧氏观点的延伸,不如说是宋祁之论的嗣
响。欧阳修强调“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笔者怀疑这就是针对同时代的宋祁而发的。宋祁认为,诗蕴
藏于天地之间,有才之人可以获得,“然上天吝之,其(指有
才之人)取之无限,则辄穷踬其命,而佛虔所为”,此即“诗
能穷人”。这种说法倘若不是激愤或戏谑的反语的话,那么
未免带有太多的神秘和宿命的色彩,而且犯了倒因为果的常
识错误。
对生活与创作关系的深刻揭示,正是“穷而后工”之说
最有价值之处。
(摘编自周裕错《宋代诗学通论》)
材料二:
“穷而后工”是宋代欧阳修提出来的。”穷而后工”的
“穷”,不是指“贫穷”,它与“达”相对,是指诗人坎坷的
生活遭际,以及与此遭际相联系的人生的痛苦、焦虑等情感
体验。所以欧阳修所说的“穷”,用现代心理学的术语来说,
就是人的缺失和缺失性体验。人的体验有两种,一种是丰富
性体验,即由于事业的成功、生活的美满等所引起的愉快、
满足的情感体验;一种是缺失性体验,即由于事业的失败、
生活的不幸等所引起的病苦、焦虑的情感体验。诗人之“穷”,
诗人的这种缺失性体验,乃是诗人的一种独特的生存和生活
方式,并映现出真正的人的生存和生活方式。众所周知,人
的需要是永远不会得到完全满足的。人的需要无穷无尽,所
以人永远处于缺失之中,痛苦与焦虑一类缺失性体验也就永
远伴随着人生。我们不必把人的缺失、痛苦、焦虑和忧伤完
全看成是消极的。诚然,缺失、痛苦、焦虑等也许是人生的
苦难,它折磨人、摧残人。但一定程度的缺失,痛苦、焦虑,
对人来说也是不可缺少的。就像没有大气的压力,我们的身
体就要爆炸,人若是一切都美满、得意,没有丝毫的艰难、
不幸,生命就可能因无限膨胀而走向灭亡。感情深笃、精神
敏感的诗人,最深刻细微地体验到这一切,甚至把这种缺失
视为独特的生存和生活方式。李白、杜甫这些大诗人为什么
东奔西跑,浪迹天涯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高考历史试卷(山东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中国文化古城—西安.-PPT.pptx VIP
- 《西方社会学理论》全套教学课件.ppt
- 第7课 实践出真知 课件 中职高教版哲学与人生.pptx
- 一针疗法之肩周炎.ppt
- 2025中国银行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招聘8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神经介入治疗概述及护理常规.ppt VIP
- 舒伯特第二即兴曲,降E大调 D.899之2 Impromptu No. 2 in E flat major, D. 899, No. 2 Op90 Schubert钢琴谱.pdf VIP
- 深潜器钛合金框架结构装配焊接工艺研究-中国造船工程学会.doc
- 村两委工作细则汇编.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