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补虚药1》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十四章补虚药;概述;【成效】

补虚〔补虚扶弱〕:扶助正气,补益精微。

扶正祛邪

【适应证】虚弱证

主治人体正气虚弱、精微物质亏耗引起的精神萎靡,体倦乏力,面色淡白或萎黄、心悸气短、脉象虚弱等。

虚实夹杂证

;【分类】;【配伍应用】

因证选药,根据气虚、阳虚、血虚与阴虚的证候不同,选择相应的对证药物。

根据气血阴阳的相互关系,将两类或两类以上的补虚药配伍使用。

与其他多类药物配伍以扶正祛邪,或与容易损伤正气的药物配伍应用以保护正气,预护其虚。;【使用注意】

1.无虚勿补。

误用补虚药有“误补益疾〞之弊。

2.对证选药。

分气血,别阴阳,辨脏腑,明寒热。

3.处理好祛邪与扶正的关系。

防止闭门留寇。

4.顾护脾胃、整体调节。

补气辅以行气,或除湿、化痰;补血辅以行血。

5.注意服法用法及剂型。

久煎;宜采用蜜丸、煎膏〔膏滋〕、口服液等。;第一节补气药;【含义】

凡能补益脏气,纠正人体脏气虚衰的病理偏向,治疗气虚证为主的药物,称为补气药。

【药性特点】

性味以甘温或甘平为主;少数兼具苦、寒。

主归脾、肺经;兼归心、肾经。

【成效】补气

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适应证】气虚证

脾气虚——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虚胀,大便溏薄,体倦神疲,面色萎黄,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等。

肺气虚——症见气少缺乏以息,动那么益甚,咳嗽无力,声音低怯,甚或喘促,体倦神疲,易出虚汗等。

心气虚——症见心悸怔忡,失眠多梦,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等。

肾气虚——症见腰膝酸软,尿频遗尿,遗精滑精,带下量多,胎动易滑等。

元气虚——轻者表现为某些脏气虚;元气虚极欲脱,可见气息短促,脉微欲绝。;【配伍应用】

脾气虚——消食药;化湿、燥湿、利水渗湿药;升阳举陷之药;涩肠止泻药;止血药。

肺气虚——化痰、止咳、平喘药;固表止汗药。

心气虚——安神药。

肾气虚——温里药;补阳药;补阴药;固涩药。

元气虚——补益相关脏腑之气的药。

气虚兼阳虚、血虚、阴虚——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阴药。

用于扶正祛邪——解表药;清热药;泻下药。;【使用注意】

局部补气药味甘壅中,碍气助湿,对湿盛中满者应慎用,必要时应辅以理气除湿之药。;1.人参?神农本草经?;【采制】

园参一般应栽培6~7年后收获。鲜参洗净后枯燥者称“生晒参〞;蒸制后枯燥者称“红参〞;加工断下的细根称“参须〞。山参经晒干称“生晒山参〞。切片或粉碎用。

【处方名】

人参、野山参、老山参、生晒参、红参、白参、糖参、别直参、朝鲜参、高丽参、参须、生晒参须、红参须、吉林参。;;【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肾经。

【成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益智;【应用】

一.元气虚极欲脱证。〔大补元气〕

1.单用〔气脱〕?休克

2.亡阳:参附汤

3.血脱+当归:发挥间接的固涩作用,防止进一步丧失

4.亡阴:+麦冬、五味子

;二、肺脾心肾气虚证。〔补肺、脾、心、肾之气〕

补肺、脾之气作用强,为治肺脾气虚的要药。

1.肺气虚证。

2.脾气虚证。是补脾气之要药。

〔1〕一般脾虚

〔2〕脾虚升举无力:脏器下垂

〔3〕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脾虚夹湿

〔4〕脾不统血:出血证

〔5〕脾不生血:血虚证

3.心气虚证

〔1〕治心气虚,心悸怔忡,胸闷气短,脉虚等,配伍其他养心安神药。

〔2〕补心脾之气,又安神益智,治心脾气虚所致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等,常与其他补脾气安神药物同用。

4.肾气虚证

肾不纳气之虚喘肾气缺乏之阳痿肾精亏虚证;三、热病津伤口渴及消渴证〔生津止渴〕

1.气阴衰微之证:汗出口渴、倦怠乏力?生脉散

2.热病气阴两伤兼身热、口渴、汗出+人参?白虎汤

3.消渴病+玄参、麦冬、熟地

;安神益智;;西洋参?神农本草经?;;;【药性】甘,平。归脾、肺经。

【成效】补脾肺气,补血,生津。

【应用】

1.脾肺气虚证。

功似人参而力较弱,常代替人参以治脾肺气虚轻证。

2.气血两虚证。

补气兼补血,常用于气虚不能生血,或血虚无以化气之证。

3.气津两伤证。

有补气生津作用,适用于气津两伤的轻证。

此外,亦用于邪实正虚之证。

【用法用量】煎服,9~30g。

【使用注意】据?药典?记载,本品不宜与藜芦同用。

;太子参?中国药用植物志?;3.黄芪?神农本草经?;【采制】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切片,生用或蜜炙用。

【处方名】黄芪、绵黄芪、绵芪、口芪、北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