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务案件中如何认定案涉款项是借款还是投资款.docx

实务案件中如何认定案涉款项是借款还是投资款.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务案件中如何认定案涉款项是借款还是投资款?

《民法典》第六百六十七条规定,借款合同是借款人向贷款人借款,到期返还借款并支付利息的合同。而投资款重点审查的内容在于,是否存在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投资合作特征。

换言之,借款是保本的、不担风险的;投资款是不确定的,是有亏损风险甚至有全部亏损完的可能。虽然看起来二者比较容易区分,但实务中,双方合作模式复杂,往往存在“名为投资实为借贷”、“名为借贷实为投资”或“前投资后改为借贷”、“前借贷后改为投资”等各种复杂的情形。

借款、投资款的认定,不但实体上涉及不同的法律关系,程序上还涉及不同的法院管辖。笔者本文结合相关案件,重点分析借款、投资款的认定要件。

一、民间借贷关系是否成立,审查要点为借贷合意和交付行为,二者缺一不可。一般交付行为比较容易举证,但双方是否具有借贷合意,则需要综合原、被告双方的证据、必要时还需法院运用“高度盖然性”规则来合理判断。

【案例】(2024)浙06民终1658号

一审法院经审理查明:2018年4月2日、4月16日、2019年1月10日、1月29日,原告周某某分四笔向被告袁某某银行账户转账25万元、65万元、20万元和35万元,共计145万元。

另查明,周某某与第三人周某海系姐弟关系,周某海与袁某某系同学、朋友关系。2018年,周某海因其未开通手机银行,故让周某某向袁某某转账了90万元,用于袁某某所称的次坞项目工程。2019年1月,周某海又让周某某向袁某某转账了55万元,用于袁某某所称的山西临汾项目工程。现周某某向袁某某催讨上述款项未果,遂诉至该院。

再查明,2020年3月24日,周某海与袁某某微信聊天中,陈述“这个本来就是为你在做项目,我们纯是投资而已。”2022年7月31日,微信中陈述“我们是保本保利的投资,不然你又不傻,自己投这么多钱进去,也不找我姐。”庭审中,周某海陈述“袁某某一直认为投资不一定有回报,但是银行都是有保底理财的,袁某某承诺给予高于银行的利息,我们认为是可以投资的”“投资是保底的投资,我本来答应给我姐是1分利,高于1分利的部分是我收的”、“袁某某向我借的,但是钱是我姐给的”。

一审法院认为: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为案涉民间借贷关系是否成立。民间借贷纠纷审查要点为借贷合意和交付行为,二者缺一不可。周某某诉请袁某某归还借款,故其应就借贷合意、交付行为承担举证责任,但其仅举证了交付行为,对于借贷合意,未能举证借条、借据等书面凭证。诚然,在民间借贷中,当事人发生借款行为但未出具借条的情况也时有出现,但在债务人方否认借贷事实,并提供相应证据证明其主张后,债权人仍应就借贷关系的成立承担举证责任。本案中,袁某某抗辩案涉款项性质系周某海的投资款,并提供了与周某海的微信聊天记录,结合周某海的庭审陈述,涉案款项系周某海与袁某某之间的经济往来具有高度的盖然性。袁某某所举证的证据材料,已使周某某所主张的借贷事实处于真伪不明的状态,在周某某未能进一步就其与袁某某之间存在借贷合意等事实举证的情况下,其应承担结果意义上的证明责任。故周某某诉请袁某某归还借款145万元及支付利息,依据不足,不予支持。

二审法院认为:本案二审中的争议焦点主要是上诉人周某某和被上诉人袁某某之间是否存在民间借贷关系。对存在民间借贷关系的认定要素有二,其一是具有借贷合意,其二是款项实际交付,现被上诉人对收讫案涉款项的客观事实没有异议,故研议本案争议焦点的关键在于查明双方是否存在借贷合意。综观全案证据,本院认为现有证据尚不足以证实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存在对案涉款项的借贷合意,具体理由如下:首先,上诉人未能提供借条、借据等能够证明双方存在借贷合意的书面凭证,上诉人也自认被上诉人并未出具过相关凭证。其次,上诉人自述与被上诉人并不熟识,案涉款项是根据原审第三人的指示,也是基于对原审第三人的信任,才将此支付给被上诉人,显然,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亦无口头的借贷合意。然后,在原审第三人和被上诉人的微信聊天记录中显示,原审第三人多次向被上诉人表述案涉款项是“投资”“保底的投资”“保本保利的投资”等,并明确“被上诉人向我借的,但是钱是我姐给的”。故应认为,真正与被上诉人发生法律关系的是原审第三人而非上诉人,对被上诉人而言上诉人仅是款项支付方,并非意思表示方,故难以认定上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直接成立民间借贷关系。至于原审第三人和被上诉人之间具体存在何种法律关系等方面的争议,与审理本案无涉,当事人应当另觅救济途径。

二、虽双方签订了投资协议书,但投资协议书不具有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投资合作特征,且约定一方对项目工程不承担任何亏损的,应认定为“名为投资实为借贷”。

【案例】(2023)皖13民终4650号

一审法院认定事实:杜某某与朱某某经人介绍相识。2020年11月,杜某某(甲方)与朱某某(乙方)签订

文档评论(0)

std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