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哲学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礼①礼是一定社会的规矩、规范、标准、制度、秩序,用来节制人们的行为和各种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一个稳定和谐的人间秩序总是要一定的礼仪范来调节的,包括需要有一定的等级秩序、礼文仪节。②孔子一方面肯定“克己复礼”,主张以礼修身,强调教养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转向内在的道德自我的建立,强调“为仁由己”。儒家的学问是“为己之学”,而不是做样子给别人看的“为人之学”。“仁”道及其标准并不远离人们,现实的人只要有自觉,只要想去行仁,仁就在这里了。③孔子也强调“礼后”。没有仁的礼乐,只是形式教条,虚伪的仪节,支配性的社会强制,使人不成其为真实的人。礼乐形式的背后是生命的感通、人内在的真情实感和道德自觉。*(1)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①“忠”就是“中”,讲的是人的内心。孔子讲内在的“直”德,就是内不自欺,外不欺人,反对巧言令色,虚伪佞媚。②“忠”又是尽己之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内心真诚的直德的发挥。孔子的意思不是通过外在强迫使别人立或达起来,而是创造一种气氛或环境,让人家自己去体验自己的生命,在社会上站得住并通达人间。这才是仁人的品格。*(2)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恕”讲的则是待人接物,是推己之心。君子终身奉行的“恕道”是:自己所不想要的东西,决不强加给别人。这里强调的是一种宽容精神与沟通理性,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3)“忠”“恕”的关系①两者综合起来称为忠恕之道或絮矩之道。实际上,“忠”中有“恕”,“恕”中有“忠”,“尽己”与“推己”很难分割开来,这是仁道的一体之两面。这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仁道原则,推而广之,也是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文化与文化、宗教与宗教的相互关系的准则,乃至是人类与自然之普遍和谐之道。②“仁”的内涵包括物我之间、人人之间的情感相通、痛痒相关。《中庸》曰:“忠恕违道不远。”这里,道指人道,即仁。忠恕未足以尽“仁”,是为仁之方,所以说违道不远。*(1)孔子讲“仁”,主要是针对有禄位的诸侯、卿、大夫、士等的要求,也是他对政治的理想。①对执政者,孔子认为仁德高于聪明才智,强调了严肃庄敬的态度和合理合法的重要性。对于官员、君子,提出了德、才、禄、位相统一的要求。②对政事,孔子强调顺着人民的利益使人民得到幸福的“利民”思想,一切政治都要从安民济众的根本出发的。安定天下,主要是使百姓平安。③在政治与管理哲学上,孔子反对苛政,主张德政。在管理中光靠政令与刑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不能唤起民众的羞耻之心。根本上宜以内在的道德加以诱导,以成文或不成文的规范、制度、行为方式即“礼”来训练、调教民众,使民众有羞耻感,心悦诚服地归服。*(2)仁道的价值理想,尤其体现在人在道义与利欲发生冲突的时候。①孔子不贬低人们的物质利益要求和食色欲望的满足,只是要求取之有道,节之以礼。②人生存的价值在于他能超越自然生命的欲求。孔子有自己的终身之忧和终身之乐:“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③孔于提倡追求人生修养的意境,游憩于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孔子的“吾与点也”之叹,表达了儒家在人世情怀中,也有潇洒自在的意趣。*(3)孔子提出的道义原则、仁爱忠恕原则,仁、义、礼、智、信等价值理想,是中国人安身立命、中国文化得以长存的依据。这些价值理想通过他自己实践仁的生活显示了出来,成为千百年来中国士人知识分子的人格典型。仁:爱人。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忠: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孝:对父母的赡养,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1)“仁”这个范畴有不同的层次,高一层次的、作为人的最高标准、最高道德原则、最高精神境界和价值理想的“仁,可以统摄作为社会普遍道德规范的与义、礼、智、信并列的仁。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2)仁人①仁者的境界,以至善至美的“圣”(圣人、圣王)为最高。在特定的语境中,孔子视“圣”与“仁”为同一境界,最高人格境界。这是理想的近乎完美无缺的仁人,在现实中是很难达到的。所以,孔子在这一层次上从不轻许人(包括他自己)为“仁”。②第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