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利用外资的三大认识误区.pdf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利用外资的三大认识误区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积极引进外资,为国内的资金和技术弥补

不足。随着开放程度的提高,当初引进外资时以市场换技术,分享人

口红利和成本领先战略的设想反而成为了误区,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

暴露出种种弊端。为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必须走出这些误区,

采取新的策略更好地实现技术提高,参与国际竞争和经济发展的目

标。

关键词:低技术陷阱,人口红利,成本领先,经济转型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外资企业为中国带来了技术、资金,激

活了国内要素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开放进程的推进,引进外

资的美好设想反而成为人们认识的误区。为了更好的利用外资促进发

展,我们必须走出市场换技术、分享人口红利和成本领先战略这三大

误区。

一、市场换技术

改革开放之初,以市场换技术,开放国内市场,引进外资获得技术

的确是一条捷径。但站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以市场换技术已成为利用

外资的一大误区。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陷入低技术陷阱。日本经济学家斋藤优提出的技术转移周期

理论认为,技术的生产收益随技术的生命周期发生变化。第一阶段,

技术持有人通过产品贸易获得技术的唯一受益权收益;第二阶段,技

术持有人通过技术的内部使用,如跨国公司,FDI等形式进一步获得

利益;第三阶段,持有者所在国不能从技术中受益,将获转手收益。

中国以市场换技术的认识正是基于第二阶段。在依靠外资的技术转移

获得新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将产生技术依赖,从而使本国技术研发的

主动性大为削弱。在合资企业中,由于采用外方产品的技术,中方只

有生产许可权而没有产品设计确认权,中国研发人员不能对此技术进

行改进,于是RD活动被锁定在某个特定层次,产生技术锁定。技术

创新的能力被压抑,国内技术供给不足,导致更严重的技术依赖。另

外,当外资从中国撤走,技术也随之带走,剩下的企业将出现技术空

1

心化,为保持企业正常生产,中国将不得不从外方购买技术专利,从

而陷入发达国家技术周期的第三阶段。这就形成了低技术陷阱。

其次,本土企业被边缘化。以市场换技术,各地政府必然出台种种

优惠政策吸引外资。这无疑对本地企业产生了一定的挤出效应。外资

企业资金雄厚,规模较大,技术水平较高,本地企业与外资企业的竞

争中处于不平等状态,被外资优惠政策所边缘化。本地企业品牌的缺

失也是本地企业被边缘化的标志之一。以苏州模式和东莞模式为代表

的中国产业集群尽管创造了诸多神话,但企业品牌的缺失是目前面临

的最大问题。号称只长骨头不长肉的苏州模式和三来一补的东莞模式

的成功源于贴牌生产和加工,两头在外的外资利用方式使本地企业长

期缺乏核心竞争力,品牌缺失成了该地企业持续发展的软肋。

第三,交换条件日益苛刻。近期,以凯雷收购徐工,法SEB收购

苏伯尔和德蒂森克虏伯收购天润曲轴为代表的外资收购中国骨干企

业的风潮引起了业内的争论。暂且不论其中政府的角色,收购事件本

身反映了在以市场换技术的过程中,中国引进外资时的交换成本的提

高。外资企业本轮收购的都是业绩良好的骨干企业,至少证明了其对

华投资战略从资源谋取转为市场谋取,由分享市场转为控制市场,提

高了投资的条件。据有关人士估计,中国继续依赖外资的代价将可能

是出让骨干企业的管理控制权。另外,从制造业外包为主转向服务业

外包为主的趋势意味着,中国如果继续依赖外资的技术,恐怕要与外

资分享利润丰厚的服务业市场。

二、分享人口红利

有人认为,中国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是有效利用本国劳动力

资源的优势,是国际贸易中资源禀赋原理的充分应用,是中国在国际

经济中分享到的人口红利。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中国保持多年的高

经济增长率,廉价劳动力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我们也要看到,中国在

分红背后付出的代价。

一方面,国际分工低端,获利少。国际分工合作的收益分配由各国

投入的要素的相对稀缺程度决定。在这一过程中,中国采用加工贸易

2

和末端组合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投入的是全球相对不稀缺的劳动力

要素,中国因此不得不守在国际分工产业链的低端,从事简单的劳动

密集型生产,获得由要素稀缺程度决定的较少的要素受益,这就是中

国所分享到的人口红利。红利的绝对数也许很大,但是如果用中国参

与的要素的数量去平均,将会发现平均收益甚微。而且,外资投资于

中国,正是看中了中国农村有似乎源源不断的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

给的无弹

文档评论(0)

176****072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