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基础知识:风湿病器官病变-病理学.doc

医学基础知识:风湿病器官病变-病理学.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文由王教授精心编辑整理,学知识,抓紧了!

医学基础知识:风湿病器官病变-病理学

风湿病病变主要累及全身结缔组织,属结缔组织病;心脏、关节、或血管最常累及,以心脏病变最为严重。

(一)风湿性心脏病:

常累及心脏各层,故称为风湿性全心炎。

1.风湿型心内膜炎:

常侵犯心瓣膜,以二尖瓣最常见,其次为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同时受累;病变早期表现为浆液性心内膜炎,肉眼观浆膜肿胀、透亮;镜下,浆膜疏松,有巨噬细胞浸润,及纤维素样坏死;其后,坏死灶周围出现Anitschkow细胞,严重者可有Aschoff小体形成,随后在心瓣膜上出现典型改变棗疣状赘生物,这些疣状赘生物灰白色半透明,附着牢固,不易脱落;镜下,为由血小板和纤维素构成的白色血栓,主要发生于二尖瓣心房面和主动脉瓣心室面;病变后期,心内膜下病变和赘生物机化形成瘢痕;心壁内膜增厚、粗糙、皱缩,称为马氏斑,以左心房后壁多见;长期反复发作可形成慢性心瓣膜病。

2.风湿性心肌炎:

主要累及心肌间质结缔组织;心肌小动脉近旁的结缔组织发生纤维素样坏死,继而形成风湿小体。小体呈弥漫或局限分布,大小不一,多呈梭形,最常见于左心室后壁、室间隔、左心房及左心耳。后期,小体纤维化,形成瘢痕。风湿性心肌炎常可影响心肌收缩力,而出现临床症状。

3.风湿性心包炎:

主要累及心包脏层,呈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症。心包腔内大量浆液渗出,形成心包积液。大量纤维蛋白渗出时可形成绒毛心。恢复期,多数渗出吸收,少数纤维机化粘连,形成缩窄性心包炎。

(二)风湿性关节炎:

75%的患者累及关节,多累及四肢大关节,特别是膝、踝关节,其次是肩、腕、肘关节。各关节常先后受累,反复发作。局部红、肿、热、痛、功能障碍。镜下主要为浆液性炎,关节周围结缔组织可有少量风湿小体,多数痊愈,无后遗症。

(三)皮肤病变:

1.渗出性病变:环形红斑真皮浅层血管充血、水肿,及炎细胞浸润。1-2天消退,对急性期有诊断意义;

2.增生性病变:皮下结节多位于四肢大关节伸侧面皮下,0.5-2.0厘米,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活动,无压痛。镜下,结节中心为大片纤维素样坏死物,其周可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和珊栏状排列的Anitschkow细胞,伴有炎细胞浸润。数周后,结节纤维化而变为瘢痕组织。风湿热时,皮下结节虽不常出现,但有诊断意义。

(四)风湿性动脉炎:

主要累及大中动脉,如冠状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脑动脉、主动脉和肺动脉等。急性期,血管壁发生粘液样变性和纤维素样坏死。伴有炎细胞浸润。后期,血管壁因瘢痕形成而呈不规则增厚,管腔狭窄。

(五)中枢神经系统病变:

多见于5-12岁儿童,主要病变为风湿性动脉炎。可有神经细胞变性、胶质细胞增生及胶质结节形成,主要累及大脑皮质、基底结、丘脑及小脑皮层。当锥体外系受累较重时,患儿出现肢体的不自主运动,称为小舞蹈症。

文档评论(0)

158****412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