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河南省南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地理 Word版含解析.doc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阳市2024年春期高中二年级期终质量评估

地理试题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示意生物出现以来,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氧气含量变化及部分地质年代距今时长。完成下面小题。

1.古生代中、后期()

A.出现最原始的生物

B.海生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C.氧气含量迅速上升

D.二氧化碳含量波动下降

2.地球上生物出现以后()

A.氧气的含量先升高,后降低

B.二氧化碳的含量呈波动性上升

C.植物的进化与氧气含量成正相关

D.寒武纪时氧气含量达到顶峰

伴随着中生代——新生代活跃的构造作用,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地貌格局经历重大转变,呈现“跷跷板”式的演变特征。图示意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的地貌演变过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青藏高原东南部至珠江口一线经历“跷跷板”式演变的原因是()

A.西部地壳抬升、东部剥蚀下降 B.西部张裂上升、东部剥蚀下降

C.西部岩浆喷发、东部断裂下降 D.西部堆积升高、东部断裂下降

4.古近纪以来,百色盆地至玉林盆地一线()

A.河流流向不变 B.气候趋于湿润 C.海拔高度增加 D.内流区面积增大

5.推测百色、南宁盆地形成演变过程中沉积作用的变化是()

A.持续增强 B.先增强后减弱 C.持续减弱 D.先减弱后增强

有效辐射为下垫面向上长波辐射与大气逆辐射的差值。如图表示2003—2012年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向上长波辐射(L↑)及其上大气逆辐射(L↓)的月平均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与7—9月相比,2—4月西双版纳热带季雨林林冠层之上的大气逆辐射值较低,主要是因为2—4月期间()

A.降水较多 B.云雾较少 C.地表植被覆盖度较低 D.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

7.根据有效辐射变化可知,一年中该地热带季雨林的林冠层()

A.表面的温度保持恒定 B.热量主要来自大气层

C.各月都是其上表层大气的冷源 D.夏季对大气加热效果小于冬季

我国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外侧海域为淤泥质海床,海床与沙滩之间泥沙掺混的过渡带存在泥化分界点,其位置季节变化明显。近年来,该泥化分界点有向岸移动趋势。下图为浙江沿海某河口沙滩剖面示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8.关于泥化分界点位置的季节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夏季向海下移、冬季向岸上溯 B.夏季与冬季均向岸上溯

C.冬季向海下移、夏季向岸上溯 D.夏季与冬季均向海下移

9.导致近年该河口沙滩泥化分界点向岸移动的原因可能是()

A.河流沿岸植被破坏 B.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

C.农业灌溉面积减少 D.河流中上游修建水库

咸潮入侵是一种河口水文现象。2022年8月下旬,长江河口遭遇咸潮入侵,随后入侵增强并持续影响长江口。观察发现,位于长江口南支沿岸的钱泾口和新建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基本相同,而下游的杨林与石洞口的盐度峰值出现的时间却依次滞后。下图示意研究区域内长江口地形图及观测站点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推测2022年夏季长江三角洲地区天气较正常年份()

A.多阴雨,气温偏高 B.多阴雨,气温偏低

C.多晴天,气温偏高 D.多晴天,气温偏低

11.本次咸潮入侵()

A.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大于头兴港

B.由北支入侵,灵甸港流速小于头兴港

C.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大于石洞口

D.由南支入侵,钱泾口流速小于石洞口

12.图中连兴港、灵甸港和钱泾口盐度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钱泾口、灵甸港、连兴港 B.连兴港、钱泾口、灵甸港

C.钱泾口、连兴港、灵甸港 D.连兴港、灵甸港、钱泾口

下图为我国某学校学生野外土壤考察时绘制的甲、乙两地区土壤剖面示意图,其中甲地土壤质地黏重,呈砖红色。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甲地土壤因富含赤铁矿而呈砖红色,赤铁矿主要来自()

A.大气降水 B.枯枝落叶 C.成土母质 D.生物活动

14.甲土壤淋溶层厚,乙土壤无淋溶层,最可能的原因是()

A甲地植株高大,根系较发达 B.乙地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

C.甲地气候干旱,淋溶作用强 D.乙地降水量少,地下水缺乏

下图为黄河三角洲湿地植被空间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15.黄河三角洲从海洋向陆地植被有序更替,反映了()

A.垂直分异规律 B.沿海向内陆的分异规律

C.地方性分异规律 D.赤道向两极的分异规律

16.决定黄河三角洲植被连续带状分布格局的是()

A.海陆间水体盐度变化 B.土壤含水率变化

C.海洋潮汐和河水动力 D

文档评论(0)

175****92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