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docx

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

?

?

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改革初探

摘要:以建立基于大工程观的能源动力类专业工程教育模式为出发点,力图为工程人才培养构筑一个开放式的培养体系,通过更加宽泛的方式培养既具有科学人文素养又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创新型工程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一批具有世界眼光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形成特色鲜明,符合现代教育规律,满足工程界、企业界对未来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基本要求,能够进行自我调整和更新的培养体系,提高学生通过通识教育追求工程创造的机会。本文着重介绍了课程体系设置、工程实践教育系列课程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几个方面问题的思考和方案。

关键词:能源动力;工程教育;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张力(1956-),男,重庆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杨晨(1963-),男,天津人,重庆大学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教授。(重庆400044)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1)21-0152-03

2004年底,美国“2020工程师”计划制定组发表了《2020的工程师:新世纪工程的愿景》,2005年又发表了《培养2020的工程师:为新世纪变革工程教育》,描绘了未来工程师应该具备的品质,包括很强的分析能力;实践才能;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以及职业素养;动态、机敏、具有弹性、灵活地更新并应用知识的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商务与管理技能;领导才能;终身学习能力,等等。可以肯定的是,目前对新型工程师素质的大量描述反映了工程教育向工程实践回归的趋势、宽泛化趋势、整合化趋势、更加注重学生工程道德养成的趋势和全球化与合作化趋势。

目前,能源动力类专业在工程教育上与上述趋势存在着相当大的不适应,主要体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忽视工程知识系统性教育、工程教育中工程能力和实践的缺失和对工程人才的工程技术创造性培养不足等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知识更新和学科交叉渗透的速度加快,能源动力类专业的覆盖面、涉及面必然越来越广。由于现代工程的创新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迫切需要一大批符合时代发展并具有国际化视野(即不但要懂得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和理论,而且要具备社会性、人文性、生态性等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自身所应具备的领导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思维)的工程技术人才。大工程观这一理念主要是针对传统工程教育过分强调专业化、科学化从而割裂了工程本身这种现象提出来的,因此,所谓“回归工程”,实际上就是回归工程的本来含义,这一含义不再是狭窄的科学与技术含义,而是建立在科学与技术之上的包括社会经济、文化、道德、环境等多因素的大工程含义。这对能源动力类专业的工程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最终需要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来实现。[1-3]

一、建立与国际接轨的能源动力类工程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模式的落脚点。为了贯彻大工程观的理念,实现现代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必须进行系统性的整合与优化,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和内容。探索出内容体系型课程设置模式,即以能源动力类和大机类专业的发展趋势为背景,以能源的清洁、高效、合理转换与利用的先进技术和系统集成为主线,在课程设置上重视课程内容的建设,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优化及其内在关联性的建立,实现大工程观所要求的现代工程师的培养目标。整体课程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1)通识教育基础模块:由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基础、现代管理科学基础等课程组成。通识教育基础模块是基础科学层面的课程,要体现“拓宽基础”,为学生提供跨科、综合化的知识背景。

(2)学科大类基础模块:由本学科技术基础理论课程组成。这个层面的课程为学生提供学科技术理论知识,构筑学科基础知识和应用能力平台。适当拓宽学科基础,但同时须兼顾教育教学的专业性。

(3)专业平台模块:由专业技术理论和工程技术理论课程组成。这个层面的课程设置要以专业方向为核心,以系统方法论的观点来统筹和优化课程,着重培养学生的技术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素质的综合训练。

(4)专业方向模块:根据本学科的专业领域和各自的特色,设置不同专业方向和专业方向课程。这个层面课程主要体现在专业平台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特定工程应用技术。同时,配以专业方向选修课,拓宽专业视野和专业技术应用领域。

(5)工程实践教学模块:重视实践课程在总学分中的比重,改变学生“被动实践”的局面,真正通过一些有创新性的实验和实践课程,吸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较强的工程意识。分层次、分阶段的开设不同的实验课,并有针对性的和企业实现“零距离”接触,真正通过各项实践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当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