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docx

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

?

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中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与对策

摘要:过于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教学体制中课程设置的不完善以及教师自身传统文化的不足导致当前高校新闻传播教育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缺失。针对这样的弊端,高校需要确立当代大学理念,调整过于极端的功利主义教育;实行通识教育,注重传统文化学习与传授。

www.LWlm.CoM

自20世纪20年代国人最早创办的大学平民大学报学系算起,新闻传播已走过了将近九十年的历程。据教育部2005年3月高教司统计,全国高校开设的本科新闻传播专业就多达661家[1],其增长速度令人瞠目结舌。在以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社会中,速度过快的新闻传播教育正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一方面,新闻传播教育急剧膨胀,供大于求,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真正能适应社会需要的具有开阔视野、创造性才能、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却十分匮乏。目前高校传统教育存在着“重专业,轻基础;重科技,轻人文;重做事,轻做人;重技能,轻素质”,“是过度专业化的人才培养模式”[2],自然导致当前新闻传播教育中存在着传统文化的缺失。

一、新闻传播教育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一)过于功利主义的教育观

功利主义教育最早诞生于美国,20世纪成为大学的主流。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认为,“教学、科研和服务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它的教学、科研和服务都应当考虑到州的实际需要”,“服务应该成为大学的唯一理想”[3]。这种功利主义教育观倡导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专业人才,加强职业教育,满足社会需要;提倡优先发展低成本、高效益、具有重大经济价值、能为社会带来巨大利益的学科专业,以社会和市场为导向配置大学资源;有力促进了应用学科的发展与繁荣,摆脱了传统大学理性主义占主导下单一的职能和目标,开始面向社会和市场,是一种历史进步。但削减甚至停办无实际经济价值的人文学科专业,导致了课程设置的专业化、狭隘化,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在自己的学习中重视专业知识而忽视人文修养,直接影响到所培养人才的质量。这种以教育为谋生的应试教育“过于看重结果而淡化过程;过于看重知识的吸纳而忽视能力的形成;过于看重学业发展而忽视健全人格的塑造;过于看重外在的形式而忽视内在的建设。”[4]遭到很多学者强烈反对。

但功利主义教育在当今的高校中愈演愈烈,在以新媒体的崛起的信息网络时代,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越来越多的高校加大了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在追求高升学率、高就业率的影响下的学校趁机与市场以及受教育者合谋,认可学好专业技能,成为一个合格工具,就能“找好工作”、“挣大钱”、“出人头地”,高校变成了机器生产作坊、速成培训班。受其影响,新闻传播学生最看重的是锻炼采访、编辑、写新闻、主持等实践能力与交际能力,认为没有必要也没有时间学文史哲而浪费自己的青春,甚至建议学校取消这些“花拳绣腿”。这样怎不令人痛惜中国传统文化的缺失呢?

学校作为一个独立运行的实体单位,确实要适应社会和市场的发展,但过分的功利主义的必然导致人的工具化,“教育不应该成为可悲的经济工具”,“其目的是人性不是人力”[5],“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急功近利的功利主义的流行,传统文化的缺失是大学教育的悲哀,从长远来看是无益于中国社会发展的。

(二)强大经济支撑下西方文化的冲击

1840年西方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大门,开始了西方文明与中国传统文明的碰撞。“非西方民族曾一直羡慕西方社会的经济繁荣、先进技术、军事实力和政治凝聚力。他们在西方的价值和体制中寻求成功的秘诀,如果发现自认为可的答案,他们不得不仿效西方。”[6]陈独秀说:“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断断不可调和迁就……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7]胡适也赞同“西方化”,只有这样才能打掉中国传统文化的惰性。从五四到20世纪30年代再到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从“西化”到“现代化”,中国思想界已经知道理性对待西方文化,逐步深化中国文化发展道路。但目前不争的事实是“‘五四’之后的中国文化和学术走上了西化的不归路,使得我们处于严重的‘失语’状态,我们发现自己永远都是跟在西方后面而且永远超不过他们。”[8]

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一方面必然要积极借鉴西方的有利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充分挖掘中国文化传统,实现传统的现代转换,“背弃了现代化的传统是自取灭亡的传统,背弃传统的现代化是殖民地或半殖民地。”[9]正是由于我国现代过程中出现的强烈的西化倾向,导致我们的新闻传播教育也存在着“失语”状态。新闻传播学本土化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为“中国的现代化所包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