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各地城隍庙,供奉各不同
古人把城隍爷视为城市的保护神,明朝以后每座城市都建有城隍
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而是为国家民族立
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们都是
深受当地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城隍庙供奉民族英雄文天
祥;上海城隍庙供奉汉名臣霍光;苏州城隍庙供奉战国时期的名人春
申君。而广州城隍庙的城隍爷是南汉国建立者刘龑以及大名鼎鼎的海
瑞和杨淑山。
解读古代城隍庙
居住求平安是人类的本能,古人每建一座城市,在规划设计时都
把安全放在首位。在外环境方面要求山环水抱,形成山水严密“缠护”
的格局,使城市占据易守难攻的形胜之地。同时在城市的外围修筑高
大的城墙、城楼、城门以及壕城、护城河,以防范外来之敌。这些城
墙和护城壕,在古代称为城隍。
尽管有了自然山水和城隍的重重保护,但古人仍然觉得不够踏实,
他们还需要神灵来保佑一方平安,于是便出现了城隍庙和城隍爷,并
逐渐形成了中国独有的城隍信仰和城隍文化。
明朝“都城隍”官居一品
据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239年)
建的芜湖城隍庙。隋唐时期不少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唐代大臣张说、
李德裕、杜牧等都曾祭祀过城隍神。到了宋代,城隍信仰在民间已非
常普遍,城隍开始人格化,人们称城隍神为城隍爷。元代文宗天历年
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多了一个专门供奉城隍爷
和城隍夫人的寝殿。
把城隍信仰推上高潮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他出生在土
地庙里,所以对土地庙和土地庙的“上级机关”城隍庙极为崇敬,他
登上皇帝宝座后,于洪武元年(1368年)下旨封京都城隍为监察显佑
王,职位正一品;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
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各县城隍为监察
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明洪武三年(1370年),朝廷颁布了
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庙为
“都城隍”,其他城隍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因朱元璋的亲自发动,明建国后各地纷纷修建城隍庙。据统计,
明初全国有城隍庙1472座,也就是说当时每一座城市中都至少有一座
城隍庙,城隍也开始正式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的范围。
北京城隍庙供奉文天祥
大多数现代人对城隍庙都感到很陌生,不知道城隍庙是佛教庙宇
还是道教宫观,也不知道城隍庙里供奉的是何方神圣。城隍信仰原属
民间信仰,后来道教把城隍纳入自己的神系,城隍庙就有了道教的色
彩。虽然如此,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却不是道教人物,而是为国家
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
们都是深受当地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如北京城隍庙供奉民族英
雄文天祥;上海城隍庙供奉汉名臣霍光;苏州城隍庙供奉战国时期的
名人春申君。
城隍庙除了供奉城隍大神(即城隍爷)之外,还有一些配神的塑
像,城隍爷两旁一般分列八大将、判官、牛头、马面、黑白无常以及
十殿阎王等塑像,都城隍庙和府城隍庙则有更多的配神,如广州城隍
庙里还有各县的城隍塑像。
在古代,不仅每城必有城隍庙,而且还形成了独特的城隍文化,
在城隍庙的匾额和楹联里,既颂扬忠君爱国、正直无私的品德,又宣
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报应观念,很多城隍庙的大殿上悬挂着
“纲纪严明”、“浩然正气”、“护国佑民”、“发扬正气”等匾额。
上海城隍庙大殿两旁的柱子上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做个好人,心正
身安魂梦稳。”下联是:“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此对联对
仗工整,通俗易懂,相传是明朝文人莫秉德所题。
城隍庙布局犹如衙门
城隍庙在选址布局方面也有别于佛庙和道观。首先,城隍庙一般
建在城内,不会建在城外。由于城隍爷都是“高官”,所以城隍庙的
布局犹如古代的衙门,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仪门、前殿、
戏楼、大殿、寝殿等建筑,两侧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作为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广州城隍庙的主体建筑坐
落在当时广州城的最高点禺山之上,仪门、中门、拜亭、廊庑等建筑
排列有序,南面到惠爱路(今中山路),东面到仓边路,建筑规模十
分庞大。在清代,城隍庙与附近的禺山书院、关帝庙错落有致地分布
在禺山周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在清代羊城八景中,就有“孤
兀禺山”一景。可惜的是,在明清两代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前来朝拜
的广州城隍庙,于1920年被拆掉了大部分建筑,只剩下大殿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