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20
CCSB38
DB50
重 庆 市 地 方 标 准
DB50/T1608—2024
槲蕨孢子育苗技术规程
2024-08-08发布 2024-10-08实施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
DB50/T1608—2024
DB50/T1608—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提出。
本文件由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归口并组织实施。
本文件起草单位:重庆市药物种植研究所、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市酉阳县农业农村委员会。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燕琴、胡开治、曹敏、韩蓉蓉、肖忠、唐祥友、杨小玉、张军、蒲盛才、蒋
晓英、吴廷和。
I
DB50/T1608—2024
DB50/T1608—2024
DB50/T1608—20245.1 播种将孢子粉按照
DB50/T1608—2024
5.1 播种
将孢子粉按照50mg/m2~60mg/m2均匀撒播在基质表面,盖上透明盖,置于温度23℃~
27℃、空气湿度80%以上室内,每天光照(1000lx~2000lx)8h~10h至孢子萌发、变绿。
5.2 播后管理
孢子萌发后14d~21d长出原叶体,每7d喷1次1/4MS营养液,至培育出2叶~3叶
孢子苗。
槲蕨孢子育苗技术规程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槲蕨孢子播前准备、播种及管理、壮苗、炼苗、野外培育、档案管理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槲蕨孢子育苗。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5084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15618 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槲蕨 DrynariaroosiiNakaike
槲蕨科槲蕨属植物。
播前准备
孢子采集
槲蕨孢子成熟时,采集带黄色孢子的叶片,置室内通风阴凉处风干,收集孢子后去杂,装入牛皮纸袋,4℃保存备用。
基质准备
将河沙、腐殖土、紫色壤土分别过2号筛,按体积比1:1:1混匀。高压蒸汽灭菌锅121℃消
毒90min~120min后冷却;或用0.2%高锰酸钾水溶液浸湿,取出置通风处1h~2h。
基质装盘
宜选带透明盖的塑料盘(长55cm、宽25cm、深6cm),将基质装盘、压实,基质厚3cm~5cm,盘中留2cm~3cm纵向沥水沟。
播种及管理
1
壮苗
将草炭、蛭石、河沙分别过2号筛,按体积比2:1:2混匀,按本文件4.2消毒。将基质装盘、压实,
基质厚5cm~6cm;每窝栽2苗~3苗,窝、行距4cm,喷湿,盖上透明盖。置于温度20℃~25℃、空气湿度90%以上室内,每天光照(2000Lx~2500Lx)10h~12h。每10d喷施1/4MS营养液,培养30d~50d。
炼苗
将壮苗置常温下室内通风处,放置7d~10d。
野外培育
环境条件
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GB3095的规定,农田灌溉水质应符合GB5084的规定,土壤环境应符合
GB15618的规定。郁闭度0.4~0.6。
附着物
宜选有土层的岩壁、硬质树皮的树干或富含有机质的坡地。
移栽
宜2月~5月或9月~11月移栽。将带土孢子苗按窝行距4cm,紧贴在附着物上。
肥水管理
移栽后应及时浇水,保持湿润。定植40d后,宜在阴天,每20d~30d用1/4MS营养液或
0.1%磷酸二氢钾溶液喷施1次。
8.5 病虫害防治
将2kg茶粕加水15L,浸泡2d~5d。在虫害高发期,每15d~20d喷施上清液1次。
档案管理
所有原始记录存档,保存5年。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0T 1620-2024 车用燃料电池系统电磁兼容性能要求.pdf
- DB50T 1624-2024 中华蜜蜂春季繁殖技术规范.pdf
- DB50T 1632-2024 柑橘果酒(发酵型)加工技术规程.pdf
- DB50T 1645-2024 家禽价格采集规范.pdf
- DB5304T 091-2024 玉溪“三湖”流域坝区农田氮磷流失监测技术规程.pdf
- DB5304T 092-2024 玉溪山地丘陵区农田氮磷流失监测技术标准.pdf
- DB50T 421-2024 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规范.docx
- DB50T 537-2024 旅游交通标志设置规范.docx
- DB50T 1599-2024 学校食堂蟑螂综合防制技术规范.docx
- DB50T 1600-2024 学校食堂蚊虫综合防制技术规范.docx
- DB50T 1609-2024 柑橘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0-2024 甜樱桃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1-2024 脆李裂果综合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2-2024 春糯玉米全生物降解地膜应用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3-2024 沼气工程设施安全拆除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4-2024 农村户用沼气设施安全拆除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5-2024 大豆-玉米带状间作种植及混合青贮技术规程.docx
- DB50T 1616-2024 黄桃采收与贮运技术规范.docx
- DB50T 1617-2024 生鲜羊肚菌采收及配送技术规范.docx
- DB50T 1618-2024 中稻-再生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