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名人成功案例真实励志故事精选
人的一生中可能都经历过失败和成功,一时的成功失败并不能代
表什么,最后的胜利才是属于自己的财富。有些成功的案例很能激励
人,接下来由小编给大家带来名人成功案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名人成功案例一
经历过两次沉重的失败,诸葛风又回到了他最熟悉的计算机软件
开发领域,开始了他的第三次创业。屡败屡战的诸葛风时刻都在认真
地总结经验教训,他在博客中感慨:“年少时没有培养起商业思维,
创业实践中必然要付出更大成本。从技术、管理转型到业务,一路付
出的成本过高,占用了大半的奋斗时间。”虽然创业失败需要自己买
单,但是他一直觉得失败的经验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第一次失败:盲目贪大求规模
2004年,诸葛风在福建省漳浦县开始了首次创业,他创建的尚远
计算机公司主要经营电脑硬件和攒机。创业之初,他就试图在气势上
压倒竞争对手,二话不说租下了两个店面,营业面积达到100多平方
米,是竞争对手的3倍多,在规模上做到了县城第一。
诸葛风觉得,自己有技术优势,又有发达地区的市场经验,再辅
以优质的服务,一定能超越对手,所以要做到当地第一,就得在门面
上下工夫。为了追求漂亮大气,诸葛风花了1700元买来一张巨大的前
台办公桌,用2000元装修了玻璃背景墙。后来的事实证明,在政府、
企业、个人三类客户中,诸葛风的竞争对手拥有着较强的人脉,在政
府采购上占有很大优势。而个人客户看到这么豪华的装修,根本不敢
登门,认为这里的商品价格会更“宰人”,“这就像一个卖牛肉面的
小店老板开着奔驰做生意,别人一定以为他在牟取暴利,其实,我们
店的利润还不到10%。”诸葛风说。
更大的问题出现在了股东方面。为了让公司更具规模,诸葛风在
已有两个股东的基础上,又找来了第三个股东。3个股东心不齐,导致
了很多问题的出现。比如一个股东的执行力偏弱,另一个股东竟然在
公司运营到3个月时,私自调用了3万元资金,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
维持了一段时间之后,公司不得已迁址到一个面积较小的二层楼里,
前台办公桌也以200元的低价卖了废品。
“一年半时间,每个月都在盈亏的平衡点上下徘徊,公司处在半
死不活的状态。”诸葛风回忆说,公司的毛利在15%~20%之间,每
个月的净利只有两三千元,一年仅赚了1万多元。
除了贪大追求规模外,诸葛风认为自己当初还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前期调研不足,二是运营中没有合理地分配资金,导致现金流
变库存”。在创业准备阶段,诸葛风只是听说漳浦县将要建设一个2
万吨的港口,他就决定了要开公司,并没有实地调研,其实整个漳浦
县城只有50多家企业,一些企业每月发生的it费用甚至不到300元,
“当时也没有考虑港口的建设、配套的市场开发,远非一朝一夕之
事”。还有采购的失误,诸葛风从广东采购来一批办公耗材,回来后
才发现墨盒、打印机等根本无法匹配,只好放入仓库。
第二次失败:缺少核心领导者
2005年,诸葛风保留了电脑公司的股份,独自来到厦门寻找机会。
这时,职场培训的浪潮正在兴起,24岁的诸葛风在一所培训学校当起
了业务员,工资每月1500元。
巨大的客户市场让诸葛风和另外两个年轻的业务员心潮澎湃,老
板混乱的管理思路更是让他们有了跃跃欲试的创业冲动。正在此时,
漳浦县传来另外两个股东撤资的消息,诸葛风决定再尝试一次。
第二次创业让诸葛风很兴奋,他觉得最难得的是3个团队成员形
成了能力上的互补:“女同事是一名销售型人才,具有永不气馁的精
神;男同事具有很强的条理性,任何事情到他手上都变得井井有条,他
甚至可以直接走上讲台当培训师;我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可以负责和客
户做业务前期的分析谈判。”诸葛风认为,和朋友合作创业失败率高
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彼此的互补性不足。
然而,他们创办的培训学校在推向市场后仅坚持了10个月,做成
两单生意后便倒闭了。“团队缺少核心领导者、内部争论过多是创业
中致命的问题。”诸葛风认为,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一定要有一个强
势的领导者,否则即使能力互补,也会浪费很多时间成本。
名人成功案例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可能早在童年时期就
奠定了,只不过你没有发现。直到今后漫长的一生中,你不管走了多
少路,最后还是绕到最初的模式上来了,才恍然大悟,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