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内科学讲义(十四)痞满.pdfVIP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学讲义(十四)痞满

痞满

痞满是指以自觉心下痞塞,胸膈胀满,触之无形,按之柔软,压

之无痛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按部位痞满可分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

痞即胃脘部。本节主要讨论以胃脘部出现上述症状的痞满,又可称胃

痞。

要点一概述

《内经》有“痞”、“痞塞”、“痞隔”等。病因——饮食不节、

起居不适和寒气为患等。《素问·太阴阳明论》:“饮食不节,起居不

时者,阴受之。阴受之则入五脏,入五脏则满闭塞。”《素问·异法方

异论》:“脏寒生满病”。

痞满病名首见于《伤寒论》,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明确指出:

“满而不痛者,此为痞。”而且还说:“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

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也,半夏

泻心汤主之。”将痞满与结胸作了鉴别,并创诸泻心汤治疗,一直为

后世医家所效法。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诸否候》:“诸否者,营卫不和,阴阳隔

绝,脏腑痞塞而不宣,故谓之否。”“其病之候,但腹内气结胀满,

闭塞不通。”

朱震亨《丹溪心法·痞》:“痞者与否同,不通泰也。”“胀满内

胀而外亦有形;痞者内觉痞闷,而外无胀急之形也。”

张景岳《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盖满则近胀,

而痞则不必胀也。”并将痞满分为虚实两端:“凡有邪有滞而胀者,

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

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消可散,虚痞虚满者,非大加

温不补不可。”

根据痞满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的慢性胃炎(包括浅表性胃炎和

萎缩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胀满不舒

为主症时,可参照本节内容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

(一)病满的病因

1.感受外邪

外感六淫,表邪入里或误下伤中→邪气乘虚内陷→结于胃脘,阻

塞中焦气机→升降失司

《伤寒论》:“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

自濡,但气痞耳。”

2.内伤饮食

暴饮暴食,咨食生冷,过食肥甘,嗜酒无度→损伤脾胃→纳运无

力→食滞内停→痰湿中阻→气机被阻→痞满

《伤寒论》:“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谷不化,

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

3.情志失调

抑郁恼怒,情志不遂→肝气郁滞,失于疏泄→乘脾犯胃→脾胃升

降失常→痞满

忧思伤脾→脾气受损,运化失职→胃府失和→气机不畅→痞满

(二)痞满的基本病机及转化

脾胃同居中焦,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共司饮食水谷的消化、吸

收与输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清升浊降则气机调畅。肝主疏泄,

调节脾胃气机。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顺畅。上述病因均可影

响到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职,而发痞满。

痞满的基本病位在胃,与肝、脾的关系密切。中焦气机不利,脾

胃升降失职为导致本病发生的病机关键。病理性质不外虚实两端,实

即实邪内阻(食积、痰湿、外邪、气滞等),虚为脾胃虚弱(气虚或

阴虚),虚实夹杂则两者兼而有之。

要点三诊断和类证鉴别

(一)痞满的诊断要点

1.临床以胃脘痞塞,满闷不舒为主症,并有按之柔软,压之不痛,

望无胀形的特点。

2.发病缓慢,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病程漫长。

3.多由饮食、情志、起居、寒温等因素诱发。

(二)类证鉴别

1.痞满与胃痛

两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现。然胃痛以疼痛为主,胃痞

以满闷不适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势多急,压之可痛,而胃痞起

病较缓,压无痛感,两者差别显著。

2.痞满与鼓胀

两者均为自觉腹部胀满的病证,但鼓胀以腹部胀大如鼓,皮色苍

黄,脉络暴露为主症;胃痞则以自觉满闷不舒,外无胀形为特征;鼓

胀发于大腹,胃痞则在胃脘;鼓胀按之腹皮绷急,胃痞却按之柔软。

如《证治汇补·痞满》曰:“痞与胀满不同,胀满则内胀而外亦有形,

痞满则内觉满塞而外无形迹。”

3.痞满与胸痹

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内外疼痛之证,以胸闷、胸痛、

短气为主症,偶兼脘腹不舒。如《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治》

云:“胸痹气急胀满,胸背痛,短气”。而胃痞则以脘腹满闷不舒为

主症,多兼饮食纳运无力之症,偶有胸膈不适,并无胸痛等表现。

4.痞满与结胸

两者

文档评论(0)

1637142147337d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