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探索车站集散能力及影响因素.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索车站集散能力及影响因素

1集散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1.1集散流程分析进行地铁车站集散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地

铁车站乘客集散过程。乘客在车站集散过程由进站、上下车、出站三个子过程构

成,如图1所示。乘客进站过程包括刷卡进入闸机、楼梯或扶梯、通道、站厅、进

站楼梯等设备进入站台的全过程;乘客出站过程包括由站台进入出站楼梯、站厅、

通道、楼梯或扶梯等设备到刷卡出站的全过程;乘客上下车过程包括上车、下车以

及站台等待过程。乘客进站和出站过程类似、方向相反,由乘客上下车过程紧密相

连在一起。

1.2集散能力从乘客集散过程可以看出:车站集散能力反映车站聚集和疏散

乘客的水平,分别用车站聚集和疏散能力表示,其中车站聚集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

车站最大能够聚集的乘客数表示;车站疏散能力可用单位时间内车站在一定列车时

刻表下能够出站以及通过列车能够输送的最大乘客数表示。设定C聚表示单位时间

车站乘客聚集能力,人;C散表示单位时间内乘客疏散能力,人;N进表示单位时

间进站人数;N出表示单位时间出站人数;N换表示单位时间内车站的换乘人数;

k表示单位时间内车站办理上下车作业的列车数;N下i表示第i列列车的下车人

数。显然,车站的聚集能力和疏散能力是相互关联的,并与计算的时间粒度有关。

当单位时间粒度比较大时,如:1d,车站所有进站乘客都能实现上车,并能顺利

完成整个旅行过程,列车上所有下车乘客都能顺利下车并出站,即:C聚=C散=

max(N进+N出+N换);但当单位时间粒度较小时,如:15min、0.

5h、1h,由于车站作业流程、设备和列车能力等限制,车站瓶颈设备会出现拥

挤、排队甚至滞留现象,进站乘客在一定时间内不能实现上车,即:C聚≠C散。

对于地铁运营组织者,单纯考虑车站聚集能力意义不大,应该能够反映车站集散效

率,通常用平均集散时间表示。设定T集a表示乘客平均集散时间;T出l表示第

l个乘客出站时刻;T进m表示第m个乘客进站时刻;T下l为第l个出站乘客下

车时刻;T上m为第m个进站乘客上车时刻;T下n、T上n分别为第n个换乘上

车乘客在另一条线的下车时刻、本线的上车时刻;T上q、T下q分别为第q个换

乘下车乘客在另一条线的上车时刻、本线的下车时刻;N换上i、N换下i分别为

第i列列车换乘乘客的上车人数、下车人数。综上,地铁车站集散能力C散为当车

站整体设备处于正常状态时,在一定平均集散时间范围内单位时间车站办理的最大

客流人数。

1.3影响集散能力的主要因素由上述分析可知,影响地铁车站集散能力的主

要因素:(1)客流特性,指乘客的构成、数量、出行目的、走行速度以及乘客到

达分布等内容。(2)列车状态,指列车定员和最大满载率、最小开行间隔及停站

时间。(3)设备能力及配置方案,指车站设备的静态容纳能力或通过能力以及空

间和时间上的动态配置使用情况。

1.4集散能力计算模型车站集散能力计算涉及客流特性、车站设备能力、列

车状态等三者之间相互影响且制约。客流特性、列车及车站设备能力和配置方案共

同决定乘客进站数量及站内集散时间;列车停站时间与车站信号设备及客流总量有

关,与客流特性(乘客上下车速度)共同决定单个列车的最大上下车人数。由于车

站设备能力限制,到达乘客过多时将在闸机等设备处出现排队现象,增加平均集散

时间;列车开行间隔长,将导致站台等待上车人数过多。由于停站时间及列车最大

容纳人数的限制,无法实现站台候车乘客全部上车,产生滞留现象,最终影响实际

上车人数及平均集散时间。结合目前地铁实际情况,本文仅考虑给定列车时刻表、

列车满载率以及下车人数满足特定分布的车站集散能力计算。当给定列车时刻表、

上下车人数和车站集散过程(客流径路和可能的路径选择比例)情况下,车站集散

能力和乘客平均集散时间仅与每个进站口的进站人数有关。因此,车站集散能力计

算问题可转化为多目标优化问题。上述模型中决策变量为Xi,其大小与进站口客

流到达规律有关,具有随机性;目标函数中乘客疏散人数和平均集散时间都与车站

设备处乘客行为特性、车站设备布局以及列车时刻表等有关,并且关系比较复杂。

因此,目标函数与自变量之间很难用数学函数关系表示,但可以采用仿真方法,将

Xi与C散、T集a之间的对应关系描述出来。

2车站集散能力的仿真计算模型

2.1基于排队理论的集散过程仿真模型

仿真模型按仿真粒度大小一般可分为:微观、宏观两类。车站乘客集散过程微

观仿真模型主要以乘客个体为研究对象,研究个体在

文档评论(0)

156****60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博士研究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