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2021-2022学年河南省新乡市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新乡市2021~202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题

高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敬,通“警”,其金文和小篆的字形,右边从攴,像以手执枝或执鞭,正在自己敲打自己,义为自我鞭策。左边从苟,义为紧急、急迫,转义为不可丝毫怠慢。

可见,敬的本义,不是对待别人的态度,而是对待自己的要求,是自己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起来,《论语·宪问》说“修己以敬”。《周易·卷一·坤卦第二》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这说的是厚德载物的博大气象,是君子贤人的深厚本怀。

“毋不敬!”这句类似咒语的箴言,来自《礼记·曲礼上第一》,这也是《礼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但最重要的是自敬。所以,“毋不敬”这句话的第一要义是不要不敬重自己。

敬,在古代社会生活中,与之最相关的,是礼。汉代的郑玄在注解“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时候,用了四个字“礼主于敬”。这前三个字和后四个字,共同构成了中国历代礼乐教育的至理名言“敬礼”和“礼敬”。有敬才能有礼,礼是为了敬。

古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崇尚”礼乐的社会,也就是说,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而不一定就是完美“实现”了礼乐理想的社会。这如同当今社会倡导崇尚优秀传统文化,追求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不意味着优秀传统文化已经复兴了一样。在古人看来,礼和乐,互为补充,如同天和地,互为照应,正是这二者,天经地义地维系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在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是孝与不孝的问题,是诚与不诚的问题,是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但问题还远不止于此。古人之所以对敬这个问题特别敬重和敬畏,根本的原因在于,敬与不敬,不只是如何对待他人的问题,而首先是关乎自身究竟是人还是畜生的问题,所以一点也马虎不得。这才是古代人与现代人对待敬的最大不同。

在《礼记·檀弓上第三》中,子路引用孔子的话说:“吾闻诸夫子……祭礼,与其敬不足而礼有余也,不若礼不足而敬有余也。”孔子如此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其实具有某种警示世人的意味。人们不禁要反问:如果不能像孔子所说的这样,如果在参加祭礼的时候缺乏敬畏之心,乃至玩世不恭,那会怎么样呢?历史的教训是不能敬者,败以取祸!这也就是说,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在祭礼上不敬,比待人接物不敬,更加危险!不只是关乎是人还是畜生的道义问题,而且是关乎生或者死的生命问题!

怎样避免失敬之祸,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是一个不得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地面对的人生课题。怎样才能做到敬?孔子给出的答案是“修己”,孟子给出的答案是“存心”。这两位圣人讲的,与“敬”这个字形所象征的一样,都是发自内心而自警,而《礼记·祭义第二十四》的回答却略有不同:“礼乐不可斯须去身。”

一言以蔽之,礼,在于治人。治人莫外乎治心和治躬。治心在于敬礼,治躬在于礼敬。由是观之,敬礼和礼敬,不只是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而是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的一门人生的基本课程,君子和小人概莫能外,古人和今人一样道理。

(摘编自刘建华《尼山书院的二十六堂国学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敬是一个通假字也是一个会意字,其意义是由左右两部分“苟”和“攴”的意义所构成的。

B.敬首先是敬天敬地、敬神、敬祖、互敬,古代社会敬与礼关系密切,后者决定前者。

C.在古人看来,礼和乐是互为补充、相互照应的,这二者天经地义地维护着家国天下的平安秩序。

D.总体来说,礼在于治人,敬礼和礼敬不只是待人接物的一般礼仪,而是用礼和乐来加强自我修养的人生基本课程,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引述《论语》《周易》中的语句,是为了论证“敬”的本义是端正自己,让自己警醒。

B.文章集中分析郑玄对“毋不敬”这三个字的注解,有助于论证我国古代敬与礼的密切关系。

C.文章第七段在分析孔子强调“敬”的作用的基础上,通过因果论证增强了论证的严密性。

D.文章第八段列述了孔子、孟子等的观点,对于后人如何做到“敬”有很强的启迪作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是以礼乐为“理想”的社会,但不一定完美地实现了礼乐理想,这导致当今社会无法复兴优秀的传统文化。

B.在崇尚礼乐的中国古代社会,敬与不敬指的就是孝与不孝、诚与不诚、君子还是小人的问题。

C.“修己”或“存心”都是人们发自内心而自警,我们只有做到了“修己”或“存心”,才能避免失敬之祸。

D.孔子强调敬在祭礼中的主导作用,这给人们某种警示,在祭礼中不敬所产生的后果比待人接物不敬后果要严重。

【答案】1.B2.C3.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河南卫视的《端午奇炒游》亮相惊艳

文档评论(0)

K12好帮手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K12好帮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