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平均数的再认识》教学设计
【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课型】新授课
【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P87。
【教材分析】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在
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工农业生产中经常用到,它既可以反映出一
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也可以用来进行不同组数据比较,看出组与组
之间的差别。教材安排了三个问题,第一问题是利用北京市6岁男
童、女童的平均身高,解释1.2米免费乘车的合理性;第二个问题
让学生体会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第三个问题是让学生认识到
平均数不是一个孤立的数据,而是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学情分析】平均数的再认识”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新增的
一个内容,是在学生认识了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丰富的现实背景,让学生感受到平
均数的实用价值,体会到它是一个灵敏的数,容易受到极端数据的影
响,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平均数,初步感受平均数是反
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了解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
响,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
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3.经历观察、交流等过程,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思
维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感受平均数是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
势的统计量,以及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体会平均数的实际应
用。
【教学难点】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
【教学准备】学习单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自主探究观察分析归纳总结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激活生活经验,引出免票线。
课件出示:
(1)学生解释:身高1.2米的标志表示什么。
课件出示:根据有关规定,我国对学龄前儿童实行免票乘车,即一名成年人可
以携带一名身高不足1.2m的儿童免费乘车。
(2)学生交流:根据国家规定身高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免费乘车。
2.交流1.2米这个数据是如何得到的?
(1)教师提问:你们认为国家规定的1.2米这个数据可能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交流后得出:先调查,再求平均数。
教师总结:不需要全部调查,只需要抽取一部分进行调查,求出平均数。
课件出示:
(2)学生通过观察理解:横轴表示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统计图中每个点表示什
么意义?
(3)教师提问:你认为哪个数能代表这些6岁男童的身高情况呢?学生交流得
出:平均数。
教师总结:平均数能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具有代表性。板书:代表性
平均水平。平均数还有什么秘密,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平均数。
板书课题:平均数的再认识。
课件出示
(4)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些点的分布位置,大部分都向哪个数据
靠拢呢?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19.1。
课件出示:
(5)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这些点的分布位置,大部分都向哪个数据
靠拢呢?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得出结论:118.5。
教师总结:女同学的身高都集中在平均数左右。
课件出示:
(6)教师提问:同学们仔细观察两幅图,大部分男童、女童的身高都向什么数据
靠拢?(平均数)像这样,一组数据集中向某一中心值靠拢的趋势,叫做集中
趋势。板书:集中趋势
3.解释1.2米免票线规定的合理性。
课件出示:
(1)教师提问:这里的119.1米和118.5米分别代表什么?
(2)学生解释国家为什么用1.2米作为免票线的合理性。
4.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学生举例生活中常用的平均数。平均成绩、平均工资
二、探究极端数据对平均数的影响。
1.根据平均年龄猜测6个人的年龄。
(1)学生完成学习单:
(2)投影展示学习单。分析学习单表中的数据,判断平均数是否是12。引导学
生用移多补少的方式验证。
2出示前5个人年龄和平均年龄,猜测第6个人的年龄。
课件出示: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后得出:第6个人的年龄大得多。
3.出示第6个人的年龄,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卖玩具的简介.pdf
- 技能竞赛对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思考.pdf
- 模板工程做法.pdf
- 班级活动对班级建设的作用.pdf
- 大型建筑企业宣传片 文案脚本.pdf
- PMP第三次模拟考试题目(有答案共享版).pdf
- 孩子给父母拜年祝福语.pdf
- 市政道路实习周记.pdf
- 新改土地翻耕施工组织设计.pdf
-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范本(2篇).pdf
- 河北省沧衡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pdf
-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答案.pdf
- (完整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附答案) .pdf
- 精编新版2020银行从业人员消费者权益保护完整题库158题(含答案).pdf
- 数据收集整理 教学设计 -【完整版】 .pdf
-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练习题及答案全整合打印可用.pdf
- 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理论考试习题集-电梯机械安装维修2 .pdf
- 湖北省鄂州市、黄冈市2024届高考物理三模试卷含解析 .pdf
- 第7课《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pdf
- (全)电工(初级)模拟考试附答案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