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双评价适宜性等级11和21
“双评价”是保证国土空间规划科学性的有效抓手,如何客观、
科学地开展评价工作,并有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是本轮规划改革的
重要任务之一。本文结合宁夏、三亚等地的“双评价”实践,探讨“双
评价”的理论基础、内涵及实践中的技术难点,为“双评价”工作的
优化和国土空间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参考。
“双评价”的发展历程及内涵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是指基于一定发展阶段、经济技术水平和生产
生活方式,一定地域范围内资源环境要素能够支撑的农业生产、城镇
建设等人类活动的最大规模;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是指在维系生态系
统健康的前提下,综合考虑资源环境要素和区位条件,在特定国土空
间进行农业生产、城镇建设等人类活动的适宜程度。“双评价”的理
论基础起源于马尔萨斯关于人口与粮食的论述,反映了人口在资源环
境的制约下的增长极限。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伴随出现的系列问题,
“承载力”的概念扩展到土地、水、能源、环境和生态系统等方面,
并逐渐与发展方式联系在一起。在欧美发达国家,承载力的相关研究
也逐步应用到国家和区域规划中,成为管理的辅助工具。
我国在“双评价”领域的研究经历了从单要素向综合评价、从单
一目标/服务向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演变。早期评价往往从部门事权的
角度出发,是以发展为导向的压力评价(图1-a),重点关注土地资源、
水资源、大气环境和土壤等单要素的承载力,相关评价方法具有指向
明确、应用方便等优点,但对资源环境的系统性研究不足。2000年
以来,研究热点转向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如京津冀、环渤海、长三角
等,并服务于国家宏观发展战略。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3部
委发布《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技术方法》,形成了人类活动—
资源环境双向效应的动态评估方法(图1-b),通过评价自然资源超
载与否,实现对人类活动的有效反馈和调节,但方法也存在与空间规
划衔接不足、结论导向可能存在偏差等缺点。2018年以来,《技术
指南》进一步突出资源环境内在系统特征,并开展基于系统特征问题
的外延功能性评价(图1-c)。该方法具有较强的系统性、科学性和客
观性,但存在数据要求高、体系庞杂等局限性。总体而言,我国在“双
评价”领域的技术体系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内涵和技术手段逐渐丰富,
但是不同的技术体系有其自身的特性及局限性,在开展“双评价”工
作中,应在现行体系的基础上根据实际需要,借鉴、吸纳前两种体系
的优点。
二科学逻辑与地方实际融合的综合评价
(一)生态保护:遵循生态系统运行逻辑并结合当地自然格局
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以自然生态理论为基础,旨在识别生态系统
服务功能极重要、生态极脆弱区域,确保生态系统完整性、连通性,
坚守农业生产和城镇建设过程中的生态安全底线。目前,生态保护重
要性评价的方法主要有模型法、净初级生产力(NPP)法和简化模型法
等,各方法的优缺点如表1所示。
《技术指南》推荐采用模型法对水源涵养、生物多样性和维护功
能重要性进行评估,采用简化模型法对水土保持、防风固沙功能重要
性及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脆弱性等进行评估,同时在判别因子、分级
标准等方面给予地方一定自主权。
在实际操作中,方法的选择与数据的可获得性、指标的适应度、
现有工作基础等都有一定关联性,应在准确掌握生态系统运行逻辑的
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谨慎处理。以宁夏水土保持重要性评价的
实践为例,宁夏处于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交汇处,降雨量由南向北递
减,植被自南向北呈森林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引
黄灌区除外)的地带性变化,由北向南形成北部引黄灌区、中部干旱
带、南部山区三大地理单元(图2-a)。基于以上特点及相关资料,可
以初步判断水土保持的重要区域主要分布于降雨量多、植被覆盖较好、
地形起伏较大的南部山区。在具体评价时,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
(RUSLE)的水土保持服务模型开展评价,公式如下:
模型法考虑了水土保持重要性中的降雨、土壤可侵蚀性、植被覆
盖度、地形等关键因素,最终评定的重要区域主要位于南部的六盘山
区及部分丘陵区域,结果与宏观预判及当地的相关专项规划契合度较
高。
同时,利用《技术指南》中所述的方法进行评价,将坡度不小于
25°(图2-b)且植被覆盖度不小于80%的森林、灌丛和草地(图2-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