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话剧发展》.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现当代话剧;一、中国话剧的启蒙时代;当时著名的戏曲艺人汪笑侬(1858-1918),创造和改编了不少托古喻今的戏曲,藉以讽刺清政府的腐败,宣传“维新”。在这种时事新戏的演出中,生旦、净、末、丑的行当已划分得不是那么清晰,舞台布景也趋于写实。

在中国,促进戏曲改革的另一支力量,来自新式学堂。当时一些学校效法西方的学生演剧,利用假期让学生举行旨在颂神或赈灾的戏剧义演。模仿西方戏剧,主要以对白和动作表情达意。因此,他们在演出中弃戏曲而取西方戏剧,当是情理中的事。;1899年,上海圣约翰书院的中国学生,编演了一出名为《官场丑史》的新戏。该剧描写一位乡下财主到城里缙绅人家做客,见到豪华场面便不知所措,闹出了许多笑话,大丢其脸。此人回家后立志做官,居然捐得个知县。虽然,他也学得一些官场礼节,怎奈不会断案。后来终被革职,当场将官服剥下,而里面露出的仍旧是乡下人的土布衣衫。

这出戏“既无唱工,又无做工”,演出方式同传统戏曲迥然不同,但其中一些情节却是从传统戏曲中化用过来的。学生演戏活动的开展,打破了中国人传统意识中视演戏为贱业的局限,为后来的留学生演剧以及文人演剧活动奠定了基础。;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话剧。学生演剧,其中有些接近话剧,但也只能看作是中国话剧的准备。中国话剧是从“新剧”(又称“文明戏”)发展而来得。一般史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1906年冬,一个旨在研究各种文艺的留日学生团体春柳社在东京成立。开始只设演艺部,由李叔同主持。主要成员还有欧阳予倩、吴我尊、马降士、曾孝谷等。春柳诸人,多为戏剧爱好者,他们推崇日本“新派”,即新剧;并以研究和仿效新派演剧为己

任。

春柳社于1907年春,在东京演出了法国小仲马的名剧《茶花女》的第三幕,获得东京中外人士之称赞。他们的演出“全部用的是口语对话,没有朗诵,没有加唱,还没有独白、旁白”。这种演出形态,可以说,已是话剧了。;二、文明新戏与“五四”戏剧观论争;1915年9月,《新青??》创刊,一场轰轰烈烈的对传统文化予以猛烈批判的新文化运动逐步兴起。

《新青年》杂志社在1917、1918两年间展开了对旧剧的批判。

1918年,《新青年》推出《易卜生专号》,介绍挪威现实主义戏剧大师易卜生,胡适发表了影响广泛的《易卜生主义》。1919年,胡适模仿易卜生社会问

题剧《娜拉》创作了《终身大事》。至此,在各种戏剧思潮中,现实主义占据了主导地位。;三、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戏剧

由于“五四”时期对现实主义戏剧的大力倡导,易卜生社会问题剧与当时中国社会实际在精神上的

契合,“五四”剧坛上首先出现的是一批社会问题剧。本时期的戏剧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借鉴了

王尔德、奥尼尔、斯特林堡、梅特林克等人的唯美主义、表现主义、象征主义的现代主义创作也开始出现,多元化的戏剧创作格局逐步形成。

本时期仍然出现了田汉、郭沫若、丁西林等优秀的戏剧家。田汉(1898——1968),郭沫若(1892—

—1978),丁西林(1893——1974)。;四、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戏剧;在话剧文学方面,曹禺的《雷雨》、《日出》,田汉的《回春之曲》、李健吾(1906——1982)的

《这不过是春天》,夏衍的《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陆续问世。

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他先后创作了《雷雨》(1933年)、《日出》(1935年)、

《原野》(1937年)、《北京人》(1940年)、

《家》(1942年)等一系列具有广泛影响的作品。左翼戏剧家夏衍(1900——1995),创作出了

《上海屋檐下》等优秀剧作。;五、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戏剧;1942年5月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简称“延讲”)的发表,为党的文艺事业指明了方向。贺敬之等创作出了第一部民族歌剧《白毛女》。

在历史剧《屈原》中,郭沫若以浪漫主义的笔法,精心刻画了古代伟大诗人、政治家屈原志浩伟岸的高贵品质,表现了屈原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深刻地揭示了知识分子报国无门、反遭迫害的民族悲剧与只是分子的精神悲剧。;六、“十七年”及“文革”期间的中国戏剧建国后到“文革”前“十七年”间,戏

剧与政治、戏剧与社会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在新的社会政治形势下,中国文艺界的主要工作是“致力于传播延安文艺整风确立的“文艺新方向”,并随着政治、军事斗争的胜利,促成其在全国范围的推广,以达到理想的文学形态的“一体化”的实现”。;“十七年”中国戏剧置身于轻视艺术创作规

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曹禺、田汉、夏衍、郭沫若等建国前成就卓著的戏剧大家也鲜有成功之作。

表现军事战线革命斗争的有《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万水千山》《战斗里成长》《槐树庄》《兵临城下》《东进序曲》《霓虹灯下的哨兵》等。取得了高的艺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