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心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异化研究.pdfVIP

读书心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异化研究.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书心得——《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

的异化研究

一、前言

马克·吐温(1835-1910年),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作家,被誉为“美国现

代小说之父”。豪威尔斯曾给予马克·吐温盛赞,将其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海明威在其作品《非洲的青山》(1935年)中提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这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切美国文学都来自这本书,在它之前或在它之后,

都不曾有过能与之媲美的作品。”莱昂内尔·特里林也高度赞扬该书,称其为“世

界上伟大的著作之一,也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之一”。小说讲述了哈克为了摆脱父

权控制以及“文明”约束,而选择离家出走,途中巧遇黑人吉姆,两人结伴在密

西西比河沿岸漂流的种种经历。小说映射出南北战争前期美国“文明”社会的虚

假和蓄奴制度的黑暗,也从侧面展示出在物欲横流的资本主义时期下,人与人之

间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根据弗洛姆的异化理论,只有努力构建创造性的人格,

获得创造性的爱,才能摆脱异化,获得救赎,构建健全的社会。

二、文献综述

迄今为止,学者们对《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研究的重点大多放在小说的主

题建构和叙事结构上。对于小说主题的研究,麦克马汉认为金钱是整本书的主题,

并将其视为推动整个故事发展的主线,以此突出强调人性的污秽和可恶。杨昊成

教授则是将死亡和恐怖作为小说的隐形主题,深入分析文中关于死亡,谋杀,恐

怖的叙述,并指出在《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哈克、吉姆所处的世界,或者说

通过他们的眼睛看到的那个世界,正是19世纪中后期整个美国社会的缩影,也

是作家的种族观念、宗教意识和批判精神以不同的形态、方式、分量或程度表现

于小说之中。小说的叙事结构安排也引起了不少学者的关注。小说末尾,马克·吐

温用大量笔墨描写汤姆为了救出黑人吉姆而“精心策划的逃跑计划”,特里林认

为这种逃跑安排太过精细,占稿太长,与原来落水等情节有所脱落。但在《自由

的想象》一书中,特里林指出了这种结局安排的合理性,汤姆英雄式的救人计划,

也让哈克认清了他和汤姆的本质不同,与整个社会的格格不入,从而放弃英雄角

色,寻找真正的自由。而斯皮勒对此产生异议,他认为:“后来汤姆·索亚掺和进

来,小说便失去了深度而又回到《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水平,小说的最后三分之

一部分走的是老路子,没什么新鲜感。”国内学者冯伟,孙明对于这一结局争议

给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结尾的安排“包含了作家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深深的忧

虑,同时,也体现了对瓦尔特·司各特为代表的骑士文学的不无道理的不满。”学

者张龙海,张武结合文本,从小说独特的“情景交融”的叙述特征入手,深入剖

析作品中的人性特点以及种族主题。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少学者也从新的视角来

解读《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学者张在钊、黄会强将研究重点放在了哈克的道

德发展上。

此外,学者曹卉从动物意象,河流意象,木筏以及陆地意象四个方面深入分

析背后凸显的哈克和吉姆的悲惨命运。对于《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研究层出

不穷,但是鲜有学者从弗洛姆的异化理论来深入分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本研究

旨在运用这一理论具体分析作品中主要人物的形象特征以及在众多异化中,哈克

是如何摆脱异化,获得自由,以期望为后续学者开拓一个新的视角。

三、异化理论

异化“alienation”一词起源于拉丁语“alienatio”,含有疏远,脱离等意。

根据源语定义,异化包含了三种含义,一是指财产和权利的让渡;二是指宗教上,

人与上帝关系的脱离;三是指精神病学或者心理学上的神经错乱。在《健全的社

会》(2002年)一书中,弗洛姆明确给出异化的定义:“所谓异化,就是一种

经验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体验到自己是一个陌生人。”

异化首先出现在中世纪神学,表示着人与上帝关系的脱离。发展到近代,卢

梭首次将异化理论运用到政治领域。在《论不平等》一书中,卢梭指出国家制度

的建立,契约制度的形成,人民将自己的意愿屈服于共同约定的意愿,即为少部

分精英分子意愿,使得因私有制而造成的贫富差距和不平等进一步扩大化,人民

不享有“天赋人权”。黑格尔将异化概念引入哲学之中,指出异化是主体和客体

的分离,是绝对精神的自我发展过程。马克思在汲取前人优秀的思想基础上,从

经济学的角度创造性地提出了劳动异化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马克思指出四种异化表现,一是劳动对象的异化。二是工人和生产关系的异化。

三是人与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最后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弗洛姆

文档评论(0)

洞察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博士生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