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ForeignLanguageWorldNo.22022(GeneralSerialNo.209)
技术写作与翻译的融合:现状调查与教学启示∗
121
李双燕孙晔芃李欣春
提要:全球化与本地化的快速发展使技术写作与翻译成为语言服务链中相互融合的关键环节。本研究调研
技术写作与翻译在我国行业实践中的融合,发现二者存在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融合,但效果欠佳。研究也
调研了高校与企业对技术写作各项能力的定位,发现双方存在认知差异。未来高校应把握新兴学科“国际语
言服务”的发展机遇,通过多种举措培养兼具技术写作与翻译能力的国际语言服务人才,助力企业实施全球
化战略,加强中国品牌形象与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关键词:技术写作;翻译;领域融合;现状调查;人才培养
Abstract:Technicalwritingandtechnicaltranslationhavebecomecloselyconvergedinthelanguageserviceindustry
withthedevelopmentofglobalizationandlocalization.Thisstudy,basedonaquestionnairesurveyoftheconvergence
oftechnicalwritingandtechnicaltranslationinChina,findsthattechnicalwritingconvergeswithtechnicaltranslation
indifferentdegreesandindifferentways,butwithunsatisfyingeffects.Italsoanalysesvariousopinionsfrom
universitiesandenterprisesabouttechnicalwritingcompetences,andrevealssomecognitivegapsbetweenthetwo
sides.Therefore,withtheestablishmentof“InternationalLanguageService”asanewdiscipline,effortsneedtobe
redoubledtoadvancetheeducationoftechnicalwritersandtranslators,soastobringforthmoremarketabletalentsto
helpwiththeglobalizationofenterprises,andtostrengthentheimagesand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competences
ofChinesebrands.
Keywords:technicalwriting;technicaltranslation;fieldconvergence;statussurvey;professionalstraining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112(2022)02-0063-09
1.引言
全球化背景下,推进“中国制造2025”战略、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急需跨文化技术写作
(technicalwriting)的支持。技术写作是技术传播(technicalcommunication)的书面表达形式,
是“需要运用特定技术领域专门知识完成的写作”(Gould&Losano2008),广泛应用于计算机、
工程、医学等行业。技术写作的成果形式一般称为技术文档(technicaldocumentation),主要为
用户提供产品简介、操作说明或维修指南等信息,是产品和服务不可或缺的技术说明文件。然
而,当前我国许多企业尚未设立专业部门开展技术文档编制工作,导致文档格式不规范、内容
不全面、描述不准确,制约了产品出口和企业发展。2016中国企业语言服务市场调查显示,技
术写作是“走出去”企业仅次于笔译、口译需求的第三大需求(王立非等2016),有助于中国产
品、技术和服务跨越语言文化等障碍顺利走向国际(邢厚媛201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