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传染病总论.pptx

内科护理学《第十章传染病患者的护理》ppt-传染病总论.pptx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第一节总论;教学目标;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

常见的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支原体、螺旋体等;常见的寄生虫有原虫和蠕虫。

传染病属于感染性疾病,但并非所有感染性疾病均具有传染性,其中有传染性的疾病才称为传染病。;传染病对人类健康和生命危害很大,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已构成严重的威胁

我国目前许多传染病被消灭、基本消灭、控制或减少,但也有一些传染病,如病毒性肝炎、结核病等仍广泛存在;甚至已被消灭的传染病,如霍乱、血吸虫病死灰复燃

新发现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人感染猪流感等不断传人我国

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不仅不能放松,还须大力加强。;首发感染;清除病原体:

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临床最常见

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发生率最低

病原携带状态 发生率仅次于隐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1、清除病原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被机体防御第一线的非特异免疫屏障或特异性主动免疫所清除;亦可被机体的特异性被动免疫抗体所中和。;2.隐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应答,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不表现任何症状及体征,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被发现,隐形感染后,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3.显性感染

病原体侵入人体,发生持续免疫应答,且通过本身作用或机体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部分可获得持久免疫,不易再受感染;有些免疫力并不巩固,容易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转变为恢复期病原携带者。;4.病原携带状态

病原携带者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能成为重要传染源。①按病原体分类: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②按发生时期:潜伏期、恢复期与健康携带者。③按持续时间封分类:3个月以下为急性携带者,3个月以上为慢性携带者。;5.潜伏性感染

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仅使病原体局限化,不能将病原体清除,病原体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因无病原体排出,故无传染性。;侵袭力: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

毒力:由毒素和其他毒力因子所组成。毒素包括外毒素与内毒素。其他毒力因子有: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等。

数量:在同一个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

变异性:病原体可因环境或遗传等因素而产生变异。;(四)感染过程中机体的免疫应答作用

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免疫应答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两大类。保护性免疫应答又分为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两类,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应答。;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病人

受感染的动物:

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传播途径;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动物)称为易感者(动物),他们在某一特定人(动物)群中的比例决定该人(动物)群的易感性。在普遍推行人工自动免疫干预下,易感性可降至最低,流行可不再发生;(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2.传染性:;1.临床分期;①稽留热多见于伤寒;

②弛张热多见于伤寒缓解期、败血症以及化脓性感染性疾病

③间歇热见于疟疾;

④波状热见于布氏杆菌病;

⑤回归热见于回归热病;

⑥双峰热多为黑热病;

⑦消耗热多见于结核病;①皮疹形态;①毒血症;四、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传染病的诊断原则

临床资料

流行病学资料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资料;四、传染病的诊断与治疗原则

(一)传染病的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与有效预防相结合

病原治疗与对症治疗相结合

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相结合;五、传染病的预防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患者的管理: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

早隔离、早治疗。

2.对病原携带者的管理:

3.对接触者的管理:

4.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1.针对不同传播途径,采取相应措施

(1)对消化道传染病:采取管理饮食、管理粪便、保护水源、环境卫生、用具消毒、个人卫生等措施

(2)呼吸道传染病: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

(3)虫媒传染病:采用药物或其它方法,进行防虫、杀虫、驱虫的卫生措施;(1)消毒:

1)消毒的种类:①预防性消毒:②疫源地消毒:

2)常用的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参见附录5)。

(2)隔离:

A系统—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严格隔离、接触隔离、呼吸道隔离、结核菌隔离、肠道隔离、引流-分泌物隔离预防、血液-体液隔离,共7类

B系统—以疾病为特点的隔离系统:接触传播的隔离、空气传播的隔离、飞沫传播的隔离,共3类;以类目为特点的隔离系统- A系统;?;:设隔离室,医护人员消毒,

文档评论(0)

159****194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