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的构成及排列顺序的由来.pdfVIP

“四书”的构成及排列顺序的由来.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书”的构成及排列顺序的由来

谈到中国传统文化,必然得提到“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四书、

五经的合称,泛指儒家经典著作。有一段时间里人们想到四书五经都

感觉和糟粕相遇了,新时代,人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开始用理性、

辩证的眼观看待“四书五经”。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文化的重要核心

载体,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不仅阐述了儒学的道统和

精神,而且启示我们做人处事的原则。

“四书”的构成

“四书”在我国广泛流传,其中许多语句已成为脍炙人口的格言

警句。《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称为四书。其中,《论

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大学》《中庸》

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四书”的顺序怎么来的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在朱熹之前大力提

倡这几部书的人是的程颢、程颐兄弟。

程颢(1032年—1085年7月9日),字伯淳,号明道,学者称

其“明道先生”。“洛学”代表人物。

程颐(1033年—1107年10月5日)】字正叔,世称伊川先生,

为程颢之胞弟。

程颢和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

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

学派”。

他们认为,《大学》是孔子讲授“初学入德之门”的要籍,经曾

子整理成文;《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之书,是孔子的孙子子思

“笔之子书,以授孟子”的。这两部书与《论语》,《孟子》一起表

达了儒学的基本思想体系,是研治儒学最重要的文献。

正是根据这样的观点,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这四部书编在一起。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

子、孟子、曾参、子思,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朱熹所编定的《四书》次序本来是《大学》《论语》《孟子》

《中庸》,是按照由浅入深进修的顺序排列的。后人因为《大学》

《中庸》的篇幅较短,为了刻写出版的方便,而把《中庸》提到《论

语》之前,成了现在通行的《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顺序。

“章句”和“集注”

朱熹分别为这四部书作了注释,其中,《大学》《中庸》的注释

称为“章句”,《论语》《孟子》的注释因为引用他人的说法较多,

所以称为“集注”。

“四书”也叫官书

由于朱熹注释的《四书》既融会了前人的学说,又有他自己的独

特见解,切于世用;又由于以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

理学”地位的日益上升,所以,朱熹死后,朝廷便将他所编定注释的

《四书》审定为官书,从此盛行起来,到元代延佑年间(1314—

1320)恢复科举考试,正式把出题范围限制在朱注《四书》之内。明、

清沿袭元制,衍出“八股文”考试制度,题目也都是出自朱注《四

书》。《四书》不仅是儒学经典,还是每个读书人的必读书,对中国

古代教育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大学》

《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散文,原是《小

戴礼记》第四十二篇,相传为曾子所作,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曾

子,孔子弟子曾参(前505年—前434年)作。

《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和“八

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强调修己是治人的前提,修己的目的是为了治国平天下,说明治国平

天下和个人道德修养的一致性。

大学:在古代其含义有两种:“博学”之态;与“小学”相对的

“大人之学”。古代儿童八岁上小学,主要学习“洒扫、应对、进退、

礼乐射御书数”之类的文化课和基本的礼节。十五岁后可进入大学,

开始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两种

含义虽有明显的区别之处,但都有“博学”之意。

《中庸》

《中庸》是一篇论述儒家人性修养的散文,原是《礼记》第三十

一篇,相传为子思所作,在南宋前从未单独刊印。一般认为它出于孔

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年-前402年)之手,《史记·孔子世家》称

“子思作《中庸》”。

中庸,为儒家的道德标准,中庸,中用,庸古同用。待人接物保

持中正平和,因时制宜、因物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儒家的理

论根源源于人性。出自《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

何晏集解:“庸,常也,中和可常行之道。”

中,就是中道而行,所谓中道就是不偏,不偏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